拨开云雾见羊印
张惠间 文/图
早就曾经路过,义乌赤岸羊印,一个有着神奇传说的山村。这回,又有师友组织采风的因缘,于是一行数人从义乌城里出发,驱车50分钟,终于再一次来到这儿,开始了真正的探访。
想不到,山村的今日,大雾弥漫。等候在文化展厅的年轻村支书说,等雾稍小一些再看景点。我们,就围坐在展厅的小会议室,先听主人介绍。羊印村由羊印、止方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近五百人,据村史所记,祖上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村子坐落于义乌最高峰大寒尖山脚,是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有天龙山、黄大仙羊印石等景点,三面环山,两溪绕村,正如村口牌坊的对联所述,“青山环抱羊之印,碧水映韵大仙迹”。
当我们走出展厅,步入游道,看到这宁静的小村,透着朦胧的羞涩,披着轻柔的薄纱,像刚刚化妆好的新娘,沿着山径,挨着溪石,徐徐向我们走来,在清脆的鸟鸣声中,引着我们,聆听村民的讲解。
来到羊印,人们总会想起皇初平、黄初平、黄大仙,这看似的几个称呼,后世多认为是同一人。并且,无论晋代道教理论家葛洪著的《神仙传》,还是宋刻《太平御览》,明刻版天顺《天下一统志》、明正统道藏本《金华赤松山志》,都记载了同一内容,就是他为“丹溪人”。对于这个古地名,康熙《义乌县志》还记有“赤岸(丹溪)”的由来:“朱幼字长明……晋永兴(304年—306年)中任临海太守。秩满,徒义乌蒲墟村,寝成大族后,朱女适王,亲迎之日,两族车红辉映溪岸,因名‘蒲墟’曰‘赤岸’,既又改‘丹溪’。”因此,有关义乌赤岸(丹溪)地名的由来,早在西晋304年前就有表述了。而在当地的羊印传说中,讲述了初平小时候,经常放羊在“天龙坑”,后来遇到一位放牛老者广成子,与其在“棋盘石”上下棋,老者见初平天资聪颖,便将他带到金华山石室修练,留下水牛和羊在山上,久之,等待初平的牛变成了金水牛巨石,而默默守候的羊在岩石上留下许多蹄印。这个传说,和嘉庆《义乌县志》所载,“莱山侧石上,有羊迹十余,如印泥中,深半寸许,故名羊印石,村落于此,因名羊印村”,也形成了呼应的关系。
我们一行,站在山石之上,凝望一个个羊蹄般的印子,时空仿佛已然交错。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正无条件地拥抱着人,一种恬淡的放松,油然而生。神仙,按一些系统解释,指的是拥有“超自然力量”的生命体,但在百姓心中,神,可以是活着为民造福、逝后精神留传的好官;仙,也可以是为民解苦、技能高超的良医;神仙,还可以是人们面对生死考验而创作出来的各种超越性人物。因为人的文化,本身就是由口述、文字、器物等呈现的相对存在,人可以从考据的理性进入科学,获得学术的乐趣,也可以从欣赏的感性进入美学,获得艺术的享受,究竟作何选择,全在各自一念。
漫步之间,我们已走回“天龙山”石刻之下,返向村内。据村里介绍,山上原有一座天龙庵,后改名为天龙寺,因失火烧毁,于1998年又重启修缮,至今仍待重绽芬芳。其实,从其教义来说,世事本无常,凡事不执着,而佛禅传入中土后文化融合,则在无常的体悟里,还赋予了不息的良愿、道义的妙用,据说如此才能不堕偏空、行于中和,天龙寺的故事,似也恰好体现了,这种久远文化的灵动传承。
走在山村的路,不紧不慢,村口的溪边,并排着一座祠堂、一座居家养老中心,先人与后人,虽然都在传扬着仙风佛韵,然而再神奇高明的人事物,终不离于生活的平常,终归于对老人的敬、对孩子的护、对生命的互相看见和滋养。
返程之际,不觉暖意流淌。回味羊印之美,在于简单神秘的想象,羊印之善,在于老者、少年、动物之间的厚朴映照,而羊印之真,在于代代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齐心协力。对于身处信息渐趋复杂、压力未免过強、情感容易失趣的互联时代,羊印散发出来的文化意涵,值得品味,值得收藏。
注1:与皇初平出生相关的丹溪地名,一说在赤岸,一说在别处,本文经参考众多资料,并结合赤岸的丹溪、皇门殿、羊印等遗存元素,故而选择赤岸说;
注2:本文系游记并非论文,如有对文中资料观点持有异见者,作者亦持尊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