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有好梨 义乌有好藕
——中国现代作家施蛰存先生与义乌物产
王建明
盛夏三伏,梨熟莲花开,蝉声唱不绝。闲读施蛰存先生《北山楼诗》,见其记于1937年的《车行浙赣道中得诗六章》(存二首),其中一首就是描写“苏溪有好梨、义乌有好藕”。在七十多年前,施蛰存先生就给义乌免费做了“苏溪有好梨、义乌有好藕”的广告,可是至今有多少义乌人还会想起这些曾经享誉一方的物产。
施蛰存先生(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籍浙江杭州。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施蛰存先生重性情,讲趣味,热爱和追求一切美的东西,对待生活,就像对待艺术一样。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乘火车途经义乌,给义乌留下了诗歌的还有郁达夫先生,他在1933年坐火车途经义乌后写下《过义乌》诗,提到的是义乌历史名人骆宾王、宗泽,还有“夕阳红树照乌伤”的义乌风光,施蛰存先生的诗则直接写了“苏溪有好梨、义乌有好藕”等义乌物产。
苏溪有好梨 残核不忍弃
施蛰存先生的全诗写道“苏溪有好梨,残核不忍弃。义乌有好藕,白逾美人臂。行客盛奖赏,使吾动食指。探怀破悭囊,买食尽三四。方物虽足珍,未遽夸殊异。产饶值自贱,贸迁弗为得。吾意宁在口,得之念不易。今日从此过,再来何日事。余甘留齿颊,回味托梦寐。” 诗中所言“苏溪有好梨”我理解应该就是山花梨(又名三花梨),以前主要产于华溪、塘李、苏溪一带。嘉庆《义乌县志》记载:“本县宋时,青枣、三花梨即已闻名外郡。”清代时广泛种植。
施蛰存先生除了在诗中抒发了吃梨的感受,在《西行日记》还写道“车止苏溪镇,有售梨者甚多,据云义乌梨甚著名,皆苏溪产也。余亦买四枚尝之,味甚甘,汁亦多。惜肉老如木梨,皮色赭黑,甚丑恶耳。”对苏溪的梨还有不同的评价。施蛰存先生 “车止苏溪镇”的时间是九月九日,他所吃的应该是储存时候较久的梨,所以梨“皮色赭黑,甚丑恶耳”。新鲜的山花梨,是“果皮细而薄,为黄褐色,果肉雪白嫩脆,汁多味鲜甜”。山花梨外表虽然粗糙,口感没有其他的梨子来得细嫩、美观,但它的口味,却远远超过其他的梨。
我对山花梨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上世纪70年在苏溪生活时,一到七月份,我们就会到周边产梨的村庄农户家去购买山花梨,一买就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送给杭州、金华等地的亲朋好友,剩下的一层松针铺垫,再放一层梨,装入口小腹大的陶瓮,平常还要经常查看梨有没有腐烂了,储存的好的,最久可以放至中秋节前后。那时的山花梨会渗透出蜂蜜般的芬香,现在回想起来,还垂涎欲滴。
梨多汁,即可食用,又可入药,为“百果之宗”,绞成梨汁,名为“天生甘露饮”。梨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帮助人们降低胆固醇含量,有助减肥。未成熟或半熟的梨,具有防辐射的作用,梨的防辐射作用远远大于仙人掌和芦荟,而且比起刺手的仙人掌要更美观。因此,有科学家和医师把梨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梨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梨产业现在依然是义乌的一个特色产业,现有梨树种植面积有数千亩,但大都是改良品种的黄花梨为主,传统的山花梨仅在为数不多的几棵老梨树上可见。
义乌有好藕 白逾美人臂
施蛰存先生在诗中还写了第二句,“义乌有好藕,白逾美人臂。”但在《西行日记》只写了梨,没有提及藕的情况。9月份,义乌已有新藕上市。白白嫩嫩的新藕可当水果,甜甜脆脆,可以生吃,又可作佳肴,炒藕丝或藕片,生啖熟食两相宜。藕不论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淤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淤作用,故义乌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老藕则会变黄、变褐色,无法生吃,一般做藕块炖排骨汤。
自古莲藕被人们所喜爱,这也不乏许多诗人对莲藕情有独钟,古代陶渊明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是说的莲藕。施蛰存先生把义乌藕的洁白色,形容超过美人手臂,这似乎有些夸张,事实上开白色莲花的塘藕,外表细嫩光滑,呈银白色,肉质脆嫩多汁,甜味浓郁,确实可与美人臂相比拟。
桃花红梨花白 平分春光与秋色
民间谚云:“桃花败,梨花开”,盛开的花朵都会带给人们无穷的意象与想象。义乌现在赏桃花有上溪桃花坞,看莲花则有城西东河、佛堂团力、赤岸下水碓,还有廿三里的野塘头等地方,更有“十里桃坞踏青赏花游”、“义乌莲藕节”等活动,但与梨相关的活动似乎就相对少了些。
其实每年的4月梨花盛开时节,义乌的田间地头,梨花含烟带雨,如飞雪飘撒,如人间仙境一般,芳香随风四散,沁人心肺。明末清初义乌的女诗人倪仁洁曾写下“梨花小院午风轻,漫理朱丝入太清。”的诗句。在月光照耀之中的庭院,微风吹来,梨花摇曳,女诗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无处抒写,只有借景寄情。若是到了盛夏时节,金黄色的梨挂满枝头,果实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梨有分离,更有重逢;藕会断,丝仍不断。由于施蛰存先生一首诗,引起了对旧时苏溪的梨、义乌的藕的思念,思念的不仅仅是旧时味道,还有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和谐的相邻关系。
201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