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作品首发】
“中国礼物婴儿之父”今何在
——记著名妇产科专家、博士生导师石一复
卢曙火
【作者简介】卢曙火,高级经济师。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浙江日报》《中国工业报》、浙江人民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发表出版纪实文学、诗、科幻小说等200余万字。1999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开播他为第一编剧的30集电视童话剧《小蚂蚁和小甜甜》;200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事业是这样铸成的》;2005年,出版浙江省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科学泰斗-严济慈传》。曾有30多篇文章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美容文化的拓荒者》2002年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流砥柱”大型纪实文学优秀作品奖。多次被评为杭州市优秀作家、杭州市、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家。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科学文艺》主编。
岁月流逝,韶华易失,持恒不变的是一颗不知疲倦、奋斗不息的心……
每年的12月29日,是他最期盼的日子,因为他的许多学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相约一起,挤出时间,从国外汇聚到杭州,不为别的,一为互相交流切磋学术,二为恩师庆生,不忘恩师当年对自己的栽培。如今,学生们或是医院负责人,或是业务顶梁柱,或是某一妇产科医学领域的权威。他就是石一复,著名妇产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他学医从医从教63年,曾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14年院长,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博士生导师,获国家、部省级、厅级嘉奖和科研成果50余项,被媒体誉为“中国礼物婴儿之父”。
石一复教授(中)
岁月的风尘会在他脸上留下了印记,却不能阻挡他继续前进的步伐。他至今谈吐幽默,思维敏捷,健步生风,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继续活跃在医学第一线。
礼物婴儿 无价之宝
昔日不寻常的辉煌,至今,仍会在生活中荡起阵阵涟漪。
他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有“礼物婴儿”及“试管婴儿”。当时身为院长和浙江省妇产科学科带头人的石教授,为了解决妇女不孕不育及其家庭问题和为了学科发展,顶着来自多方的压力和困难迎头而上,开展了“礼物婴儿”和试管婴儿的研究。
1995年11月13日下午5:10分,一声宏亮的婴儿哭声宣告了一项中国吉尼斯纪录的诞生——大陆首例完全由中国医生独立施行的“礼物婴儿”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出世了。
一位护士大声宣布:孩子正常,打10分。
这是按国际标准的评价,10分是评估初生婴儿的满分。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向主刀的老医生表示祝贺,这位老医生放下手中的手术刀嘿嘿地笑了,这笑容久久地荡漾在嘴角上……
躺在病床上的产妇小戴29岁了,她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婴儿,婴儿的小眼睛黑黑的、圆圆的,正望着她。“真是太象自己了。”她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她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这一刻对她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在历尽艰苦的渴盼中,她终于从女人成了一位母亲。母亲是多么神圣的字眼啊,而这些都是石一复教授创造的奇迹。
小戴20多岁时结的婚,婚后三年还不怀孕,她和丈夫急了,一检查患了多囊卵巢综合症。经过漫长的治疗后,小戴彻底失望了。一度时间她非常苦脑,难道自己就再也没有当母亲的权利了吗?谁还能给我做母亲的权利?小戴喜欢孩子,看到邻家的孩子总要抱一抱,很幸运的她碰到了石一复教授。当她那双渴盼的眼睛望着石教授时,石教授也用鼓励的眼睛望着她。
“您敢吗,做第一例礼物婴儿的母亲?”
“当然!”小戴的回答有一种在所不惜的味道。
石教授领导的攻关小组给小戴服用促排卵药后取出6个卵子,然后与她的丈夫经优化处理的精子一起注入输卵管内,着床成功。
吸烟、酗酒、性病、婚前性行为及家用电器、现代通讯工具的电磁波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正成为不孕不育的“隐形杀手”。
而当岁月的脚步迈向90年代,这种情况愈来愈严重了。石一复教授被一组数字震惊了:大约8对夫妇中就有一对不能做人之父母。不孕不育的比例正在增加,这比20年前提高了3%。
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中国是重天伦之乐的国度,没有孩子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人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他(她)的生命是家族血脉的延续,而那些盼孩子的父母,生命在岁月的风尘中一日一日地老去,他们的愿望在无边的等待中愈来愈强烈,多少人为此不惜倾家荡产地求治。
礼物婴儿的誔生是中国医学史上石破天惊的科研成果。石一复给那些苦盼孩子的不孕父母带来了希望。
紧接着,在石教授的带领下,浙江省第一例“试管婴儿”也于1996年7月10日剖腹分娩。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文汇报》、香港报纸等多家媒体对这一消息均在重要版面给予报道。礼物婴儿和石一复的名字一时成为人们热门话题,雪片般的信件飞往石教授的工作单位浙江医科大学,这些信件中有不少是多年不孕的年轻夫妇,他们把盼子的希望寄托在石教授的身上。
也有不少人打探:什么叫礼物婴儿呀?
“礼物婴儿”,学名叫腹腔配子输卵管移植婴儿,因该词英文缩写(gift)与“礼物”一词相同,故趣称 “礼物婴儿”。
我省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那么,礼物婴儿与试管婴儿有什么不同呢?
石教授说,礼物婴儿与试管婴儿同属针对不孕不育夫妇的高科技辅助生育技术。礼物婴儿是将卵子和精子植入输卵管内,然后受精自己游入子宫着床发育,而试管婴儿是卵子和精子先放入“试管”受精培育,再移植到子宫内发育而成的婴儿。
石教授为此工作二年,打好基础将工作移交年轻人,他(她)们出色地工作,其中一位还独占鳌头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至今,医院已有万名“试管婴儿”降临人世. 成了“送子观音”的化身。
悬壶济世 享誉华夏
一个优秀的妇产科专家,他的外科手术也必然技艺精湛超群。
1994年6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手术室内,气氛庄重。石一复教授正在做子宫次广泛切除手术表演。
一个女癌症病人安详地躺在手术台上,周围围了一批教授级的医生。石教授边做手术,边给教授们讲解着。
他的手术操作过程,被有关出版社拍成录像及碟片,公开出版发行。在玛丽医院手术表演期间,有50多个医学院的学生和各级医师一面观看录像一面向他提出问题。
不仅如此,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的包家驹教授亲自飞往杭州拜会石教授,他是从广州同行及英特网上查询得知石教授在治疗卵巢肿瘤有14000多例的成功经验,特意与石教授磋商研讨。此后双方进行了多次学术互访和合作。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严重危害着育龄妇女的健康,人们无不谈之色变。而石教授和他的同道顾维正等人一起创立了“三联序贯化学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对这样的病有着良好的疗效。这项成果花费了石教授30多年的心血,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使上世纪70年代初的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近期治愈率分别由60%和30%上升到80年代的近100%和90%,保留生育功能率95%而曾获得卫生部奖励。
石教授不仅是受病人称道的好医生,还是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从医的近60年生涯中,他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75名,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常说,我们教学医院应该名符其实,必须把教学放到重要位置上,确保医疗、教学、科研三不误。他每年的各种教时总在1000小时左右。有人曾问他:“你担任那么多的行政职务和社会兼职,还要科研和著书,在教学上花那么大力气何苦呢?”石教授说:“学当医生,人命关天,我们总得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在教学上多花点精力值得呀!”
关爱女性
他的临床教学很有特色。他要求学生书写病例用词要准确。如“直肠指检”,不能写成“肛门指检”。有一位学生汇报,“病人肚子疼。”石一复马上问:“什么部位疼,疼的持续或间隔时间,疼前疼后有什么反应?”学生没有回答清楚,他就带学生到病人床前,仔细询问病情和腹诊。他对学生说:“腹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误诊而耽误病情。”就这样,他手把手地教会学生进行临床分析、思考和判断,使他们打下扎实的医疗功底。石一复连续十余年在全教研室中保持学生评教师无记名打分最高记录。
由于石一复在医疗、教学、科研、培养人材等成绩卓著,自1991年起即成为全国第二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至今,还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妇幼先进工作者、全国妇科肿瘤突出贡献、首届妇产科医师奖以及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工作者(晉升一级工资)、浙江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省医德医风高尚工作者、浙江省医学继续教育先进个人、浙江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等许多荣誉。
壮心不与年俱老
至2020年12月,石一复满83岁,他不以老之已至,每天或在医院里带学生,或作学术报告,或在家中著书立说,或与同道(包括不同年龄和级别的医生,学生等)切磋学术。
他先后被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杭州妇产科医院聘为顾问,经常受邀奔赴医学一线,或会诊疑难杂病,或指导手术,或分享临床经验,或指导医学科研……他特别重视对青年医生的培养,连写病历这样的细节也不放过。他仍象当年那样,对青年医生严谨地教学治学,诲人不倦。
全国及各省市的医学会举办学术报告,他经常应邀前往,或分享从医经历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或介绍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因为他与时俱进,能不断推出新内容和新知识,并结合临床实际而受到各地的欢迎和好评。
医学著述仍是他目前的一个重要生活内容之一。至今,他曾带领同行和研究生等主编教材、专著70余本,计2000余万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千篇,发表医学科普文章400篇和多部医学科普书,是中国和浙江省医学科普作家,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和省内医学科普荣誉和奖励。早期参与浙江医学会主办的《生活与健康报》创办,初期曾亲自在杭州平海路上推销报刊,后任该报副主编多届,并亲自为该报撰稿200余篇,。至今仍担任国内10余家医学杂志名誉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等职务,协助组稿、撰稿、审稿。 国内妇产科医学界,对子宫息肉研究,至今未形成系统学术理论体系。2020年6月,石一复完成了20多万字的《子宫息肉》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子宫息肉对健康、生育、肿瘤等影响的医学专著,即将在科技部的科技出版社出版。并正在进行修订10年前出版的《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病》(老百姓称霉菌性阴道炎),将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是石一复教授继《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生殖医学》《子宫腺肌症》第 5 次主编我国妇产科学界第一本专著。
石一复教授说,院史是全院历代的职工写的.个人的历史是用自己的言行写的,人从生到死,在人生舞台走一圈,成绩和荣誉均如露水和闪电,要看穿名利,踏实地做些工作,留下一点可供后人借鉴的东西,让人少走些弯路。
他小屋的灯光,常常要亮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