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专稿
越走越宽的路
——记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老校长
盛桂迪
1980年9月,我被录取在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即浙江师范大学),学校坐落在离城区老火车站有八九华里远的高村小山坡上。连接学校与城区的主通道,是一条从学校旁边经过的凹凸不平的沙石路——金兰公路。进入校园后,发现校园里的道路比校外的沙石公路好不了多少。那时学校的办学规模很小,仅有中文、数学、物理、政教、外语五个系。校园建设先天不足:没有完整的围墙;农民们牵着耕牛可以随便进出校园:农妇们把稻谷晒在唯一一段铺设在老教学大楼前的水泥路上。这些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似乎预示着金华的交通道路和浙师院的办学道路,要想畅通无阻,实在是任重道远啊!但是印象更深的还是蒋风校长。
那时学校通往城区的班车只有一路,停靠站设在离学校一里开外的骆家塘村口公路边上,而且班次少得可怜。师生们大多选择步行进城。这条路晴日灰尘满天,穿着崭新的鞋子走在路上立马便会变得“灰头土脸”。遇到下雨,洼洼相连,一地泥浆,脚上的雨靴被黏性很强的黄泥巴裹着,如戴着脚缭行走,手中还要撑着一把笨重的布伞,深一脚浅一脚的真是举步维艰。
1984年,年富力强的蒋风担任了校长,蒋风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1947年7月毕业于英士大学。历任《申报》记者,杭州大学讲师,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曾先后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2003年)、“世界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2006年)、国际儿童文学理论奖——格林奖(2011年)。1995年离休后又创办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亲自任主任,并义务招收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为社会贡献余热。他是第一位中国籍的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任浙江师大校长期间,为了改变学校一穷二白的面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选拔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学科带头人,提出“唯实”作为校训,废寝忘食、励精图治,把一个动荡不安,原来只有五个系的简陋微型学院,发展成为一所系科齐全的省属重点师大。他一方面奔走呼号,争取海内外支援筹建了邵逸夫图书馆和理化测试暨计算机中心,改善了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他又全力以赴,提高教学科研质量,聘请国内外名流学者来校讲学任教,开创了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的先河。他一再强调师大要起飞,单靠教学这只翅膀是飞不起来的,一定要把科研这一翼抓上去。因此改变了过去只重教学不重科研的落后状况,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品位。并且于1985年晋升为浙江师范大学。 但是道路是要不断维修、扩建、开僻才能四通八达。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综合国力增强了,要想富先修路成了大家的共识:金华的道路交通面貌大为改观:学校南面的金兰公路拓宽了;学校家属区南门前玉泉路和家属区东门前师大路相继开辟;学校教学区和家属区中间八车道的二环路、学校东校门前迎宾大道也都先后建成。金华和浙师大与外部的联系也变得方便起来了。就浙师大而言,原来只有一条路线的公交车在学校南面马路上通过,现在有六七路公交车在学校周边设站。
以前的浙江师院,知名度不高,办学的道路较窄。近几年来,由于政府的大量经费投入和人文关怀,不仅校园面积扩大了,教学设备和住房条件也大为改善。同时由于历任校领导抢抓机遇,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拓宽办学思路,而历届师生又能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精神,努力拼搏:硕士点、博士点相继设立,外国留学生纷至沓来,学校多年稳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这些年来,我亲眼目睹了金华道路交通越来越畅达,耳闻目睹了浙师大从初创、搬迁、拆散、重建、升格、壮大,办学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无论是金华的交通道路,还是浙师的办学道路,都是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紧密相连的。愿我的母校——浙江师范大学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教师节来临前夕,笔者上门拜访了恩师。虽然已经是95的高龄,但是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仍然一如继往地为繁荣儿童文学奔走呼告,谈及往事如数家珍,我们衷心祝愿蒋老师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