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讴歌伟大祖国,繁荣科普创作。科普文化交流网陆续刊发纪念“建党百年”作品,欢迎科普作家和读者朋友积极参与,欢迎投稿(邮箱:823596203@qq.com)。今天,编发第30篇,潘爱娟老师创作的红色题材《流淌在红色上方的故事》。
流淌在红色上方的故事
(潘爱娟)
上方村位于义乌市后宅街道,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距城区约12公里,现为方塘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对于这个红色村庄,我并不陌生,几年前金华政协文史委曾编过一本《金华祠堂》的画册,后宅街道的方大宗祠名列其中,而方氏家族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便是上方村的方城顺和方元永,他们被称为上方村的“红色双杰”。这两年里,我不止一次地走进上方,去倾听来自上方的声音,了解上方的历史。
上方村始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这个有着800多年的历史的古村落,曾出过文武两进士,文进士为上方村的始迁祖方文彬,另一位则是清咸丰六年(1856)考中武进士的方聚星。方聚星曾任两江总督部堂武巡厅,分管长江下游一带防务,他为官36年,始终治军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是百姓口中的清明官。方聚星与晚清著名政治家、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翁同龢是忘年交,在他60岁生日时,还为他写了一首《方聚星六十寿赞》作贺礼。
古时的上方村,是浦江到金华的必经之地。蜿蜒的香溪穿村而过,溪南岸也是一条浦江、义乌后宅等地群众到东河集市的大路,每逢东河市日,赶集的人们络绎不绝地穿过上方,奔向集市交易。走过横跨香溪之上的香安桥,有一座宏伟庄严的古建筑,这是一座由武进士方聚星兄弟五人建于清同治末年的老宅,名曰“五常堂”,又名进士第。这座总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的建筑由东西并联的正屋与横屋组成,共36间,主体建筑的正厅中间屋顶木质横梁上雕刻着各种花鸟鱼兽,整齐典雅,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充分展示出方氏族人崇文尚武、耕读渔樵的风貌,蕴藏着方氏后裔的勤劳与智慧。
现在的五常堂不仅仅是进士之门,更是红色之门,光明之门,信仰之门。这里是上方村的文化礼堂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跨过五常堂高高的门槛,正前方悬挂的 是“讲好上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横幅。进士第的右侧厢房开设有“初心馆”,里面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个红色故事,义乌早期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事迹在我们的面前一一展现。
在靠近香溪的这一边,是中共党员方元永故居,现在也是红色故事展览馆的一部分。进士第左侧厢房屋是上方村村史及村里历代贤达能人的介绍,在这里,方氏族人们可以追古思今,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
上方村是一块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更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在大革命时期,这里走出了最早在义乌本地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方元永;还有一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回到老家义乌发展党组织的革命先辈方城顺,他们被称为助燃义乌“星星之火”的人。
方城顺是川塘方氏二十四世孙,1903年出生。据曾担任上方村委主任多年的方华弟介绍,他太公生有四个儿子,分别取名城风、城调、城雨、城顺,即“风调雨顺”,爷爷城雨,方城顺是他最小的爷爷。1927年1月,中共义乌“阜亨酱园联络站” 负责人赵平生派在绣湖小学任教的方城顺去杭州城头巷总工会党务养成所学习。在学习期间,季达才、季外芳介绍他参加共产党。1927年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927年10月,中共浙江省委遵照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委派时任杭州市总工会秘书方城顺回义乌原籍开展恢复党组织的活动,明确发展对象以工农劳动群众为主、重点放在农村。方城顺回义乌后,与方元永取得联系,了解到前洪村青年农民吴溶品思想比较进步,并且在“四·一二”前后经历过革命的考验与锻炼,具备了加入共产党组织的条件,于是就与方元永一起找他谈话,介绍发展其为共产党员。吴溶品是中共义乌党组织在农民中发展的第一位党员。11月,方城顺等领导建立的义乌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前洪支部成立。随后他又在前洪、青溪、柳村等村开办民众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俱乐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民众觉悟提高后积极发展为党员。
不到半年时间,方城顺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先后在义乌建立了前洪、王前山、山口傅、柳村、畈田朱5个基层党支部,属中共浙江省委领导。5月,他组织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一夜间把革命标语贴遍全县主要交通路口和凉亭,公开亮出共产党的牌子。1928年7月,中共上方支部委员会成立,方元法任书记。到10月,义乌全县已有中共党员98名,建立了14个中共支部,归属中共浙西特委领导。此时,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卓兰芳来到义乌指导工作,在上连树村方六月家里召开党员骨干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共义乌县委员会。义乌第一批基层党支部的建立,为成立中共义乌县委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作为义北区教育委员的方城顺,又和在义乌县立初中(义乌中学)担任语文教员的中共义乌县城区支部书记冯雪峰,在学生中发展共青团员,建立义中团支部。不久,方城顺服从组织安排离开义乌,在萧山等地教书。1930年被捕,一年后出狱,与党失去联系。抗战开始后,方城顺从杭州回到义乌,一边教书,一边宣传抗日。义乌沦陷后,在第八大队医务室工作过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方城顺自费学习针灸疗法,后到义乌县人民医院工作,直到退休。抗美援朝时,他曾带头“捐飞机大炮”,送子参军。1994年5月,方城顺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历程,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2岁。
方元永是川塘方氏二十五世孙,1907年出生,1915年入稠川小学读书,后进入杭州省立师范学校就读。1926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他参与了进步刊物《杭州学生联合会报》的编辑工作。同年暑假,他遵照中共杭州地委的指示回到义乌,不久,受聘到东河香山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进行党的活动,与共产党员丁有容、马新超成立国民党义乌县第一个区分部,成了国共合作义乌的第一批人。他是最早在义乌本地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之一。11月,协助受省党部派遣从绍兴回义乌筹建县党部的赵平生,在义乌县城阜亨酱园孟允庆家建立起党的秘密联络站“袁当甫”。他参与组织农民协会、店员工会,主编义乌第一份革命刊物《乌喊报》,宣传打倒帝国主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和废除苛捐杂税等政治主张,起到了动员革命舆论的作用。
1927年6月,方元永被通缉,1930年9月在杭州被捕,1932年2月释放。出狱后,在杭州等地教书。抗日战争开始后,方元永回到上方村,在村内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1938年后,曾参加过义乌县政治工作队、云和县政治工作队,积极进行抗战活动。1942年春回义乌后就一直在家务农。1991年1月去世,享年84岁。
正是因为有了方城顺、方元永叔侄,上方村同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连在了一起:卓兰芳、冯雪峰、赵平生、吴溶品……红色上方,也因他们更精彩。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一条香溪连接的德胜古韵和望道信仰两条精品线上,为中国革命“盗”取圣火的陈望道,回乡创建党组织的方城顺、方元永叔侄,他们,都是义乌的骄傲。
近年来,上方村在街道党工委、方塘村党委的领导下,及时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时机, 在传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力量”方面做足了文章。将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村内清澈溪水潺潺,长廊亭阁交相辉映,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方村在利用好本村资源的同时,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整理挖掘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料,开展系列活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光辉的历史,铭记先辈的光荣事迹,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