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建党百年】专稿29:从分水塘出发(作者:潘爱娟)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19  已读:1981 次  文章来源:

【编者语】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讴歌伟大祖国,繁荣科普创作。科普文化交流网陆续刊发纪念“建党百年”作品,欢迎科普作家和读者朋友积极参与,欢迎投稿(邮箱:823596203@qq.com)。今天,编发第29篇,潘爱娟老师创作的红色题材《从分水塘出发》。

 

从分水塘出发

 

(潘爱娟)

 

“义乌”这个地名,相信如今在神州大地已无人不知,即使在中国之外的世界各地,它已经很响亮地与“ China”连在了一起。这个地处金衢盆地东部,南北长不到60公里,东西宽不到45公里,面积仅约1105平方公里的浙中腹地,仅仅是中国近400个县级市之一。而就是在这么一个在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上,既无天时亦无地利的弹丸之地,凭借“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精神,敢为人先,一步一个脚印,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大局面,让“鸡毛飞上天”。

现如今,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汇聚了180多万种商品。这是名副其实的“小商品之都”,这是新时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之窗”。

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义乌,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选兴,文化兴盛,人オ辈出。唐代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宋朝有抗金名将宗泽,元代有“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和被誉为“儒林四杰”的黄溍……现代红色“三杰”陈望道、冯雪峰、吴晗等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中国共产党走过辉煌100年伟大历程时,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新认识陈望道翻译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指导性纲领——《共产党宣言》,重新认识它对中国共产党诞生、壮大、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是我们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最好礼物。

482A9589 陈望道 像_2.JPG

分水塘是义乌一个偏僻的山村,嵌在金华山余脉伏龙山脉间,它处于义乌和浦江交界处。村里有一口水塘,面积并不大,水分西东,西北一半分流浦江,东南一半分流义乌,村名由此而得。分水塘有一条山道南北可出,西通浦江桐庐,东达金华、兰溪,自古以来就是通衢要道,又是金华到浦江的必经之地,军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2年5月,日军侵占义乌县,金衢各县沦陷,铁路、公路均受日伪军控制,分水塘村唯一的山道成了交通要道。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地方武装游击队第八大队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当时设有八大队的情报站,因而分水塘村一带还有“红色根据地”之称。而陈望道家那所建于1909年的老宅,也一度成为游击队来去的落脚点,被游击队战士誉为“革命的房子”。让我们追寻“信仰的味道”,从雕着陈望道在油灯下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铜像的小花园,走进那灰瓦白墙的两层木质结构小楼——陈望道故居。

1891年,陈望道出生在义乌何里乡分水塘村。这个只有两平方公里的村庄,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除了耕种有限的山垄田外,村民基本上靠砍山柴卖柴火维持生计,世代繁衍生息,日子虽然清苦但也恬淡自然。清代时,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兴起,分水塘的村民借着南北通衢的交通便利,开始大力种植蓼蓝,土法加工生产靛青,再将颜料运往苏州、无锡等地出售。有的村民亦农亦商,走南闯北,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见识。科举时代,小小的分水塘村就出了三个秀オ级的人物:陈望道的父亲陈君元是武秀オ(村太学生)、舅舅张日棋是庠生、私塾先生张祖孟位列贡生。民国伊始,新学初兴,分水塘村办起新式学堂,废弃“四书五经”,富裕家庭年轻的子弟更不甘人后,纷纷走出山村,走向外面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482A9592 A_2.JPG

陈望道的父亲陈君元是个头脑活络的人,他不仅日日习武,强身健体,还跟着跟私塾先生熟读“四书五经”,年轻轻就考上了武秀才。因其养父陈孟坡经营靛青生意,他从小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一些营生门道。由于有方,加之克勤克俭操持,家道蒸蒸日上,于是购田置屋,家产也似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成了分水塘村上数得上的人家。陈君元在村里也声望日隆,三十出头便作了陈氏一族的族长,乡邻见了都恭敬地叫声重阳伯。

陈望道出生后,父亲给他取名参一。“参一,如言必参一,参考往事而定于一。”因他在族谱上排“明”字辈,所以又叫明融。陈望道6岁时,父亲每日教练陈望道各路拳法,还聘请同村的贡生张祖孟为私塾先生,让儿子及宗族子弟学习“四书五经”。陈君元信奉“耕读传家”,希望自己的子女个个知书识礼、勤劳本分。他不仅把三个儿子都送进县城念书,还将两个女儿也送到县城女子学校去读书,如此开明,在旧社会,尤其在乡村是不多见的。

家国天下,在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熏陶下一路成长起来的陈望道,于1907年第一次独自走出了大山,来到义乌县城的绣湖书院学习。在绣湖书院宿学了一个年头后,陈望道回到了家乡分水塘村,与村里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兴办村学,免费招募村童入学。可是,这样的免费村学却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里原本的私塾还在,多数父母对这几个毛头小伙子还是不太信任。所以,来上学的除了讲课的几个年轻人自己的弟妹,也就几户特别穷的人家才把孩子送来。

眼看“教育救国”的梦想无法实现,陈望道又开始幻想走“实业救国”之路。18岁的他在“兴实业,重科学,希望国家富强”的思想驱使下,考入金华府中学堂,发奋学习数理化。在金华府中学堂学习的四年时间里,恰逢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全新的共和体制让广大莘莘学子热血沸腾,“共和、民主、民生”,“实业兴国”,“学习欧美”,一个个新的思潮向陈望道涌来。就是这个时候,陈望道萌生了赴欧美留学的念头。1913年开始,中学毕业后希冀留学的陈望道,先到上海一所补习学校补习英语,接着又考入浙江之江大学专攻英语和数学,一门心思为赴欧美留学打基础。

482A9595 指路明灯_2.JPG

但后来陈望道却转道日本求学,因为在他看来,首先日本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许多习俗相类,日本比欧美更适合中国人学习。二是日本发展进程比欧洲快。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欧美用了百年时间跻身世界强国。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来居上,短短数十年就国力大增。三是日本对留学生有一系列的助学减免政策,相比留学欧美的负担也更轻。

在日本求学的日子里,年轻的陈望道不停探索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学成归国后能一展所长,救国救民。在动荡的时局下,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组建了许多学生组织,除了中国留日基督教青年会及中国留学生总会之外,各省学生都组织了同乡会。这些组织结合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积极开展各种爱国活动。此时,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的陈望道,不停地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7月,在日本留学四年半的陈望道,怀揣理想和希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他认识到,“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在北洋军政府注定是幻想。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令他彻悟:要强国兴邦,首先要进行社会革命;要革命,就要找到正确的指导思想,就必须唤起民众,解放思想,传播新知。

那么,该怎么做呢?又如何在民众中传播新知呢?

做国文教员,影响一批有识青年学子,让他们走上共产主义道路!

1919年秋,陈望道正式受聘于“一师”,任国文教员。在校期间,被称为“四大金刚”的“一师”四位国文教员一一陈望道、刘大白、夏丏尊、李次九,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积极倡导新文学,向学生灌输进步理念,猛烈抨击落后的思想观念。但他们的做法被当局扣上了“破坏社会秩序”等罪名,最后陈望道不得不离开浙江“一师”。

当时《共产党宣言》里的只言片语已经通过《万国公报》、《民报》等刊物传入中国,但还没有人把《共产党宣言》全文完整地翻译过来。李大钊、陈独秀都在努力寻找能够担当起《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翻译的人选。后来在上海报界人士、浙江才子邵力子的极力推荐下,这个任务落到了精通日语,汉语功底也好,同时又懂英文的陈望道身上。

482A9588 望道展示馆_2.JPG

从进私塾读四书五经,到赴东瀛留学,陈望道广泛阅读、纵横古今、中西并蓄,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所以,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落在他身上,既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也是他实现爱国抱负的现实选择。

1920年春,29岁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在年久失修的柴屋里,用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旧门板,既当床铺,又做书桌,凭借一盏油灯,日以继夜,伏案译书。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手头缺少参考资料。但他深知这是一本开蒙学、懂世界之书,是一本知我是谁、知敌是谁之书,是一本告诉你我从何来、要往何处去的书。夜晚,柴房里,陈望道一遍遍的研读《共产党宣言》,然后对照中文反复推敲,谨慎琢磨。他一边读,一边时不时的在纸上写下一些文字。夜深了,柴屋内的油灯还亮着。他反复推敲《共产党宣言》开篇:“一个灵魂,一个孤魂,一个幽魂,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陈望道拿起笔,又放下,站起来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又开始念:“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怪物?幽灵?有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徘徊?游荡?” 陈望道一遍遍地推敲,他深深地沉醉在《共产党宣言》的世界里。他费尽心血完成了初稿,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审阅了多遍,终于完成翻译。他把毛笔搁在砚台上,再轻轻地合上书卷,眼前轰然展开的是从17岁就开始追寻的救国道路,和充满真理甘甜味道的终生信仰。

……

“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一一这是《共产党宣言》的首句。

“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一一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尾句。

仅从这首尾两句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共产党宣言》有多么撼人魂魄的力量!

1920年8月,上海辣斐德路成裕里12号又新印刷厂内,正在悄悄印刷一本小册子,从购买机器到安装调试,再到打版、印刷、装帧,前后一个多月,散着一股油墨清香的《共产党宣言》单行本终于成书了。

有这样一本书改变了一群人,

有这样一群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2021,一个伟大的百年。这样的100年,我们身在其中,我们幸福无比!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饮水要思源,温故而知新,我们再来听一听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动人故事。

信仰的味道非常甜,非常甜!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