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秘密是什么
张金龙
这个问题,从秦始皇开始,两千多年来,不仅无数医生在探索,许多皇帝也在追求。找到了么?都一场空。明朝嘉靖、隆庆、万历炼了那么多年红丸,结果不但求不到长寿,有的还死的很早。例如万历的儿子泰昌(朱常洛),登基几个月就死了,这就是有名的红丸案。但最近义乌电视台同年哥栏目播出“我的百岁母亲”,推出几个百岁老太太的节目,无意中渗透出长寿秘密。我们不妨一一分析。
一个是黄章美,今年101岁,有5子3女8个子女。丈夫在45岁时,就病故了。她说吃尽野草,苎麻叶当菜吃。一心只想把8个儿女养大。记者问她长寿的秘密,她的第4个儿子说:“家庭和睦。他们5兄弟从来不吵架。”
第二个是马苏琴,今年102岁。3个子女。她自己3岁时母亲死了,7岁时父亲也死了。丈夫在她60岁时病故。现在视力很好,还能穿针引线补补纳纳。平时粗菜淡饭,吃带汤水的饭菜,喜欢干农活。问她长寿的秘密,儿女说心宽才能长寿。
第3个叫陈联芳,101岁,五代同堂,一家人都住在一起。大儿子已经病故。丈夫1987年去世。他现在同孙子住在一起,他说热闹一些。媳妇说,婆婆同自己的娘一样。能五世同堂,媳妇当女儿,说明家中非常和睦。这是她的长寿秘密。
第4个是西陈村的朱小奶,101岁。耳明目亮,生活能自理。从来未住过医院。每天还喜欢喝一小杯白酒,但是从未喝醉过,说明自制力很强。她40多岁时丈夫病故,从前生产队时抢着下田干活。也是五世同堂。儿孙都孝敬她。儿子说,我把母亲当宝贝。
其实百岁老人不止这4人。去年同年哥栏目还报道过李塘村一个老太太,名字忘记了。十分爱清洁,天天扫门前的空地。劳动是她长寿的秘密。前几天还报道过西田畈村一个退休老教师,100岁了,1947年开始教书,喜欢唱歌,拉二胡,弹风琴,天天坚持长跑。我有一个堂叔,叫张介清,年轻时入赘翁界村,喜欢逛苏溪集市,翁界离苏溪5公里路,有公交车,他从来不乘坐,喜欢跑路赶集市。也活了100岁。我还有两个百岁朋友。一个是东河六一村的何志舒,活了一百周岁,原来是教师。1942年义乌沦陷时组织抗日的武装,后来加入八大队。1959年受到不公正处分,从司法厅下放回家,3年困难时,池塘中的水草吃了十几担。1979年平反,毫无怨言。另外一个是王卓林,活了100岁,九十多岁还写回忆录出书。这些老人家并不富裕,温饱而已。前半辈子还过苦日子。生活也坎坷,有的丈夫早早去世,有的甚至儿子也早逝世,也有悲伤。可见长寿秘密并不神秘。一是心态好,不会有了千钱想万钱,有了千万钱又想做神仙。粗茶淡饭布衣,能吃饱穿暖就满足。第二是家庭和睦,子孙孝顺,所以能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第三是爱劳动,喜欢运动,有爱好。我看最主要的是遇上了天下太平,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也普遍富裕起来了。医疗条件更好了,人人有医保,也就是大环境好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个起码的条件,普同老百姓想长寿是奢想。据2012年版《义乌市志》统计,从明成化九年到2008年,百岁以上长寿者仅50人。其中成化九年到清末仅8人。2008年统计,当年百岁以上的长寿者就有35人。以后每年都有二十多个百岁老人。
不过,我以为并不是具备上述几个百岁老人的素质就一定能长寿,长寿毕竟还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很多长寿者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有病应该上医院,不应拖着不看不治。但不要七补八补。就像我自己,儿时体质不好。读初中时饿了几年肚子。高中毕业体检时发现两上肺结核,考大学 不合格。回家修了几年地球。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不久又得了高血压、眩晕症,但我不怕死,该吃药就吃,该手术就上手术台。天天走万步,手脚还灵便。也向儿子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上上网,和文友、老同学聊聊天,写点“豆腐干”,看点自己喜欢的书,适当动动脑子。至今已经接近八十岁,也可以称准长寿者了。但是上述因素是必备的。把人的生死看淡一些,不要天天忧天怨人,兴许寿命真的会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