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讴歌伟大祖国,繁荣科普创作。科普文化交流网陆续刊发纪念“建党百年”作品,欢迎科普作家和读者朋友积极参与,欢迎投稿(邮箱:823596203@qq.com)。今天,编发第27篇,干草老师创作的红色题材《征帆高悬江流远》。
征帆高悬江流远
干草
【作者简介】干草,义乌人,地方文史爱好者。当过农民,执过教鞭,进过军营,拉车打工,也算遍尝生活百味。如今年近七旬,依然读书为乐,兴致写点文章,既不为名,更非逐利,一点爱好罢了。
2002年的7月,骄阳似火。为纪念义乌抗日武装成立60周年,散布全国各地的抗日老战士陆续回到了老区。而整装待发的江征帆,却在启程之日,因病住进了医院。电话里,他说等病好了,一定要回义乌重叙战友情,再看新风貌。
谁也想不到,世事无常,江征帆再也没能回到义乌,2004年8月12日上午7时56分,走过84个风风雨雨的春秋,留下一段可圈可点的岁月,一位职业革命者、一位老共产党员,洗尽征尘、远去帆影,在上海华东医院平静安祥地走了。
江征帆,原名姜庆炎,曾用名姜潞、姜康林、江流,又名萧江,浙江省瑞安县(现为瑞安市)人,1921年7月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任中共上海市印刷工人支部委员、上海印刷界战时服务团宣传组长,1938年8月赴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五队学习,同年冬任中共江山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中共金华县委书记,1939年春调任建德、桐庐、淳安特派员。
1939年12月起,江征帆先后任中共义乌县委书记、义乌县特派员、第八大队政训员、中共义东北工委书记、坚勇大队政委、金萧支队第二大队教导员、中共诸义东县委书记、诸义东办事处主任等职。他为建立抗日武装第八大队、坚勇大队和开辟金义浦兰、诸义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点燃星火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不顾民族危难,磨刀霍霍,发动反共高潮,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取缔抗日救亡团体,查封革命书刊。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时任义乌县县长的吴山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下,在任职的2年中,积极组织抗日救亡群众团体;进行抗日、民主、进步的宣传;任用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在政府各部门和抗日自卫中队担任要职;整顿区乡机构和保甲制度;实行“二五减租”,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以明朝戚继光组织“义乌兵”抗击倭寇为榜样,组建抗日武装“义乌营”开赴前线杀敌,优待抗日军烈属,政绩卓著,却被国民党顽固派所不容,被借故禁闭审查,险遭杀害。后经亲朋营救保释。释放后,被撤去县长职务并开除国民党党籍。不久,CC系顽固分子许次玄粉墨登场,接任县长,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白色恐怖,笼罩义乌。
为防止国民党顽固派突然袭击,中共浙江省委、金衢特委和义乌县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一些比较暴露,面貌较“红”的党员骨干,分批调离义乌。中共义乌县委领导也作了调整,正在建德、桐庐、淳安担任特派员的萧江调任义乌县委书记。县委的秘密驻地,也从稠城镇石鼓金村和柳青乡柳村等地转移至群众基础较好、统一战线工作较强的义乌西区吴店镇和金华东区傅村乡一带(那时金华东区党组织属义乌县委领导)。在这期间,萧江与县委策划领导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反许”群众运动,把反动县长许次玄赶出了义乌。这次斗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义乌党的战斗力是坚强的,是经得起狂风暴雨的考验的。
为适应形势变化和斗争的需要,1940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将金衢特委分为金属特委和衢属工委。次年1月金属特委由朱惟善继任书记,陈雨笠(陈劲韬)任组织部长。由于义乌的各方面条件比较好,不久,他们即分别移住金东和义南。
特委机关就设立在傅村附近的洪塘畈雅干小山岗上的楼景泰家,而义乌县委机关也设立在离此5里路的吴店镇吴璀贤家。萧江就秘密活动在吴店一带。
9月下旬,由于朱惟善违反组织原则而被捕,特委机关遭受破坏。为抓捕到共产党地方组织负责人而得意忘形的特务们,临走时高兴地对空连放几枪。这几声枪响,惊醒了傅村镇上的地下党员,他们马上将消息送到义乌县委秘密机关驻地吴璀贤家中。萧江知道朱对义乌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变节十分危险,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的萧江,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临危不乱,果断决定并飞快通知各区委,火速转移有可能波及的点线,并派专人找到陈雨笠,严加防范。萧江本人则暂时隐蔽在吴店附近苦竹塘村吴晗先生家中暂避风险,以便就近观察事态的发展。
由于处置得当,避免了义乌党组织遭受损失的危险。在萧江等人的领导下,义乌县委针对国民党反共高潮和日寇侵犯的严峻形势,决定做好开展武装斗争的准备。义西下宅山区举办的“游击训练班”,就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训练班由从皖南事变突围回乡的陈家金、陈凤歧等人,进行毛泽东游击战术的辅导。一批党员和基本群众得到了训练。同时,县委积极加快开拓具有战略意义的山区边境,如义西溪华、雪溪、萧皇塘,义北大畈、里山头,义东华溪、巧溪,直至与东阳县交界等处和沿浙赣铁路的孝顺、义亭、苏溪、大陈以至诸暨的郑家坞一线车站,秘密组织网点。同时由老党员蒋山对傅村乡乡长杨德鉴进行工作。将党员杨加寿、杨祖庆安插进乡公所自卫队,掌握这支小武装。这些有远见卓识的重要部署,为义乌党组织以后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贯彻中共中央“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1941年10月间,金属地区特派员陈雨笠,将党委制改为单线联系的特派员制,萧江任义乌县特派员,杨广平、黄峰为联络员,停止党的组织生活,实行单线联系。这一组织措施,使党在新的形势下得以保存有生力量。萧江等人常常昼伏夜出,深入各地,做好党员骨干的思想工作。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物质条件很差,破衣烂衫,粗茶淡饭,但他们不怕苦,生死置于度外,保持了共产党人乐观的革命精神。
1942年5月中旬,日寇发动浙赣战役,调集3万余兵力,沿浙赣线长驱直人,不到2个月时间,先后侵占20多个县城。沿线约30万国民党军队在国民党政府“确保大后方安全,不惜放弃浙赣路沿线”的指令下,节节败退,撤出防区。
5月21日,日军侵占义乌县城。铁蹄所至,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惨不忍睹;建立情报特务机构和汪伪政权,进行血腥统治。少数民族败类,认贼做父,为虎作伥。义乌人民,深受蹂躏。
就在炮声隆隆、硝烟滚滚、黑暗笼罩义乌大地的严峻形势下,星星之火却不可遏制地在离城只有10华里的柳村的一幢民房里,顽强地点燃了。
5月19日,有5位化装成医生、记者、教师的共产党人,从四面八方悄悄地汇聚到老党员杨文清家中。他们是金属特派员陈雨笠、义乌县特派员萧江、浦江县特派员梅凯、义乌联络员杨广平、黄峰。内忧外患千钧一发,怀着复仇雪恨的心,他们通宵达旦地在这里举行紧急会议。这次决定义乌抗战前途的重要会议,在义乌地方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史称柳村会议。
会议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进行,远处已闻日寇飞机的轰炸声、断断续续的枪炮声。大家分析了与省委的联系中断,日军又将侵占义乌一带的险恶形势,认为在这战斗与退却、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共产党人的唯一选择,就是挺起身来战斗。通过对党的基层组织、群众基础、地理条件等的认真探讨,感到在义乌开展游击战争有许多有利条件:党组织的力量较强,特别是义西金东的基础更好;地理环境比较理想,义乌、金华、浦江、兰溪四县交界,金华山脉绵亘蜿蜒。这里东南面对浙赣铁路,北面可以依托大片山区,一大片平原可以进行迂回;而德高望重的吴山民先生,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如能请他出来号召抗日,保卫家乡,对未来的斗争将会更有利。反复比较,认真权衡,会议作出了动员群众,拿起武器,开展敌后武装游击战争,在金东义西建立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决定。江流奔腾,征帆高悬,作出了武装抗日决定的共产党人,会议一结束,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贯彻会议精神,年轻的萧江于21日清晨动身赶去义西吴店。
柳村会议精神的贯彻,就像干柴碰见了烈火,顷刻之间,就熊熊燃烧起来,映红了义西金东。人称义乌“小红都”、“小延安”的吴店镇沸腾起来了;金东傅村、杨家一线抗敌保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萧江等人决定恢复中共义乌县委,书记萧江,组织部长黄峰,宣传部长杨广平,武装部长杨民经。家仇国恨,激发了人们抗日的热情,在县委的组织发动下,那些曾经受过游击训练的共产党员、进步青年学生组织游击小组,日夜放哨巡逻,传送情报。群众性的游击小组也像滚雪球似的愈滚愈大,愈滚愈多。根据柳村会议精神,萧江果断决定收集武器为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斗争做好物质准备。
趁热打铁,刻不容缓,与此同时,杨广平由陈家金陪同,代表县委登门拜访吴山民先生。吴山民表示只要是抗日,匹夫有责,并拿出一支木壳枪送给杨广平。过了两天,萧江亲自上里美山请吴山民下山,共举抗日义旗,抵抗外敌侵略。吴山民欣然表示接受邀请,准备下山参战。又拿出1支崭新的左轮手枪,交给抗日队伍。
为动员更多的人投入抗战,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杨民经、蒋山又介绍萧江去拜访金东开明人士杨德鉴,邀请其出面组织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杨德鉴答应后,还献出了长短枪7支。
中共义乌县委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大力发动群众,并把关心群众生活,作为发动群众的有力保障。其时,正值青黄不接,许多贫苦农民已开始断炊。为解决这一困难,义乌县委决定开仓济贫。6月6日,由党员带领800多贫苦农民,在吴店、上溪、傅村等处,把国民党逃跑时遗弃的粮仓打开,将几十万斤“皇粮”分给贫苦群众。随后又将傅村大地主洪金兰家的粮库、酒窖打开,将存谷、佳酿分给大家;没收了奸商设在杨家的火腿仓库,把几千只准备资敌的金华火腿分给群众。县委的这些举动,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抗日保家乡的热情。
沦陷前后,一些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农民,结伙为匪。为维护游击区的安定与秩序,中共义乌县委采取了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的方针,积极引导他们走上正路。萧江和杨民经随带几名短枪人员,深人义西山区“土匪窝”,直接找他们的为首者谈判,对其进行“穷人为什么穷”的教育,宣讲中共抗日保家乡的方针,指出大敌当前,万民受苦,不能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并同他们约法三章:第一、团结一致杀敌;第二、不扰乱社会秩序;第三、参加生产自救,不准聚赌闹事,欺侮农民。这种深入虎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行动,使土匪们不仅大吃一惊,而且也深受感动,他们同意按“三章”办事。后来这一带不仅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而且其中一些人还参加了游击队。
风顺帆正,柳村会议的精神掀起了保家卫国的高潮。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在吴店、傅村、杨家、西楼、寺口蒋、寺口陈、王阡、张家、溪华、黄山等地先后建立了10多个游击小组。不当亡国奴,奋勇动刀枪,武装抗日活动如火如荼地在金东义西地区蓬勃展开,为建立抗日游击武装部队奠定了基础。星火初燃,照亮了黑暗中的义乌人民,在党领导下的武装抗日大幕在义乌大地上拉开了。
扎根义西
抗战胜利50周年时,江征帆曾回义乌,走访革命老区,并写下了《登萧皇岭新建抗倭亭有感》词一首,满怀深情地追忆了当年在义西的峥嵘岁月:“潇洒写春秋,壮年风华把笔投。杀敌抗倭追往事,风流。一饮千钟意未休”。字里行间,洋溢着报国杀敌的豪迈情怀。确实,在那硝烟迷漫、烽火连天的日日夜夜里,江征帆活跃在义乌,领导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突出贡献。
闲居在家的吴山民,自从萧江、杨广平登山恳请后,眼看义西金东人民已揭竿而起,复仇之火燃烧起来,下山之心也急不可待。他在溪华村约萧江、杨广平等共商大计。然后和萧江等同行共宿,奔走各地和乡亲们深入浅出地促膝谈心,呼吁地方民众,团结一致抗日。
建立抗日武装队伍,是萧江全新的一项工作,也是县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他边干边学,在学中增长知识,在干中挑战困难。当时,清除建立武装的各种障碍,是党发动群众,领导群众的重要措施。吴店附近的余车村,有个余志汉,是国民党义乌县的侦缉队队长,反共的顽固分子。沦陷前夕,他逃之夭夭。沦陷后,竟随带武装保镖,窜回老家来耀武扬威,成为组建抗日武装的严重障碍。党组织考虑再三,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发动群众,组织力量,突然包围余车村,狡猾的余志汉闻风溜掉了。但自此以后,直到抗战胜利,余再也没敢窜回义西地区。
沦陷后,少数民族败类,见利忘义,妄图出面组织维持会进行伪化活动。在乡国民党军官沈锦智就是突出代表。他与反动军官周鸿煜勾结,秘密策划,准备迎接“皇军”。县委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决定枪打出头鸟,坚决予以消灭。7月16日,党组织派杨民经、吴璀献(吴弋江)、杨加寿(杨青)等人,组成武装突击组,把沈、周2人处决。此举打击了日伪势力的嚣张气焰,在金东义西一带震动很大。打击了拦路虎,清除了绊脚石,县委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正式建立武装队伍创造了条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正式宣布成立。部队初建,力量尚小,且独处一隅,四面临敌,又与上级党委失去联系,局势十分严峻。为了生存和发展,县委决定以暂时采取灰色隐蔽的方针为宜。通过统战关系,与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挂上了钩,很快搞来一个“第八大队”的番号。党组织经过研究,党内达成共识,第八大队只挂钱南军番号,虚予应付,而在部队的组织上和行动上,则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方针,决不接受他们的派遣和调动。
7月下旬,义西下宅祠堂的场地上,队伍整齐,群情激昂,歌声嘹亮。萧江宣布“金东义西抗日自卫大队”改为“钱南军别动第一支队第八大队”(简称“八大队”),并宣布杨德鉴为大队长,杨文清为大队副,萧江为政训员。在阵阵欢呼声中,吴山民走到台前,用义乌话号召金义浦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抗日到底。
队伍拉起来了,为了保证共产党对第八大队的绝对领导,县委把地方上懂军事知识和能离开家庭的党员骨干,都动员到部队里来。因此,部队一成立,各中队就建立了党的支部,成为中队的战斗堡垒。为了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每个班都设有文化战士。部队纪律严明,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第八大队成立不久,就进行了4次战斗:8月打击任汪伪浙皖赣闽四省总督的大汉奸傅延文。这一仗,既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接着伏击企图称霸金东的傅六妹流氓武装集团,安定了地方;10月,歼灭日本侵略者的“首战萧皇塘”。这一仗击毙日军8名,打出了八大队的威风,更鼓起了群众抗日的劲头;11月,消灭了阴谋通敌,妄图配合日军攻击我八大队的第三大队,肃清了根据地的周边环境。经历战斗洗礼,部队在人员和装备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根据地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鉴于根据地周围存在着名目繁多的各色队伍,山头林立,鱼龙混杂,为了抗日大业,党组织认为有必要改善根据地的政治环境,在抗日的前提下,同他们建立起联合阵线和睦邻友好关系。经陈雨笠、萧江、杨广平等研究后,征得吴山民的同意,于12月上旬,由吴山民出面,以义西联防处主任的名义,邀请浦江地区的洪邦基,义北地区的吴伟民、楼辉秀,金东地区的邢小显和第八大队的杨德鉴,聚会分水塘,共商抗日大计。吴山民主持会议,强调大家要友好相处,共同抗日,一致对外。县委书记萧江以第八大队政训员身份发言,着重宜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强调指出:“团结抗日,贵在真诚,我们第八大队保证遵守诺言,衷心希望同各个友邻部队团结合作,共同对敌。”这次会议开得相当成功,尔后的历史证明,与会各方不仅消除了对第八大队的疑惧心理,而且除了邢小显外,都在不同程度上同第八大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对立和摩擦,直到抗战胜利。
1942年11月间,八大队成立了政工室,负责部队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主任由萧江兼任。为了迎接抗日武装斗争的新高潮,县委抽调基层骨干、武装部队的战士骨干和进步的青年学生举办了一个军政干部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军、政骨干。
以义西、金东为中心的金义浦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民主政权,革故鼎新,维护人民的利益,配合武装斗争,发展经济和教育文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虽然面积只约1000平方公里,人口仅30万的弹丸之地,周围布满了虎视耽耽的敌、伪、顽势力,却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不仅站住了脚,还扎下了根,显示了共产党员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依然信念坚定、顽强拼搏、奋斗到底的精神。
1942年5月下旬建德沦陷后,在陈公侠(又名陈一文、陈流)、潘力行等同志的领导下,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敌后武装斗争。1943年3月间,金属特委派萧江、马丁、崔洪生等同志去建德,同那里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将部队拉到金义浦根据地,并改称突击队,又称严州中队。至此,第八大队的武装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挺进义东
寒来暑往,几经周折,1943年春,金属特委和义乌县委终于同浙东区党委建立了联系。浙东区党委指示:第八大队在进一步巩固发展金义浦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应积极设法开辟诸义东边区,打通与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通道。
诸义东边区是金义浦地区连接四明山根据地的通道,把这个地区的工作开展起来,进而扎根下来,就能使浙东的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更利于打击日、伪、顽。而在抗战初期,诸暨、义乌、东阳三县的中共党组织就在这一带做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发动群众的工作,因此群众基础还是比较好的。沦陷之后,日伪军为维护其残暴统治和掠夺资源的需要,在浙赣沿线诸暨的牌头、浦江的郑家坞、义乌的大陈、苏溪构筑据点外,还在楂林镇山背上以及义乌与东阳交界的大元村也建起了据点。
1943年5月,党组织先派童坤单枪匹马到义东北活动;7月,又派崔洪生(即陈福明)带去一批短枪人马逐步建立情报站、游击小组。8月20日,八大队抽出一个主力中队(即严州中队)60余名精兵强将,由萧江(改名江征帆)等率领,直抵大陈车站敌据点与苏溪车站敌据点之间铁路线旁埋伏,在陈福明带领的短枪组接应下,跨过铁道,穿过敌人的封锁线,直驱八都坑石漕头村驻地。为使神兵天降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21日深夜,这支神不知鬼不觉的精兵,即直奔楂林镇的山头。早对敌伪据点的地形、路线、目标了如指掌的童坤,迅速布好进攻阵势后,带领战士们直向楂林山背上的伪军碉堡冲去。骤然间,一阵短促的枪声和手榴弹的轰炸声响起,童坤等已勇猛地冲进碉堡。萧江、陈福明、楼觉等在对面的山头上用密集的排枪对准高峰上日军碉堡扫射,掩护童坤等人的进攻。枪口吐出愤怒的火焰,盘踞在高峰据点里的日军发出紧急求救的信号弹。但大陈、苏溪车站据点之敌,却龟缩在巢穴里,不敢贸然出动。不到1小时,就端掉了伪军碉堡。这一仗,引起了强烈震撼,捷报不胫而走,周围那些不打日伪、专扰百姓的队伍,闻风而惧。
借胜利之机,坚勇大队宣布成立,大队长楼觉(后为陈福明),政委江征帆,参谋童坤。不久,楂林镇高山上的日军磷堡,也因孤掌难鸣,岌岌可危而撤走。义北人民热烈欢呼,劳军、参军热潮在诸义东边区迅速掀起。在楂林一带扎下根后,1943年9月,江征帆继任中共义东北工委书记。他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民运工作,大力加强统战工作,团结进步力量,打击地方顽固势力,为开辟诸义东抗日根据地奔忙操劳。
为了使更多的人投人抗战,江征帆、陈福明在深入分析情报的基础上,冒险到日驻义乌楂林采伐队队长的坂本寅吉家中秘密会谈,成功地争取坂本寅吉为坚勇大队提供情报,并几次输送弹药、药品等物资,为坚勇大队的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
1943年10月,义乌东区来了一支“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大队长彭林,政训员俞慕耕,中队骨干孙秉夫、张志萱等均系中共党员。这支打着国民党旗号的部队,实际上掌握在共产党人的手中。
独立大队进驻义东廿三里一线之后,经过尧山一战,消灭了日驻大元据点的部队,树立了抗日的形象。彭林等人通过对坚勇大队的几次接触和观察分析,认定这支抗日武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彭林、俞慕耕等人自从中共浙江省委遭到破坏,失去组织联系已有两年多了,四处寻找,均无结果。于是,由俞慕耕秘密化装成商人,赴义北找到坚勇大队的陈福明和江征帆。俞慕耕坦诚地表明自己是中共党员,并以中共独立大队工作委员会的名义,说明“独大”是中共所掌握的部队,已长期失去浙江省委的领导,要求江、陈两位迅速向上级反映,帮助恢复党组织关系。随后,彭林又派孙秉夫送来亲笔信和详细报告。江征帆、陈福明立即将这极其秘密和重要的大事,向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报告。经审查,证实了彭林的身份。同年12月,以彭林为首的中共独立大队工作委员会和浙东区党委终于正式接上了组织关系。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11月底,浙东区党委决定成立金萧地委,并组建金萧支队。12月18日到20日,金萧地委在义北大畈村举行首次会议。21日,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宜布成立,江征帆任第二大队教导员。金萧支队建立后,开赴东阳岭北周和义东区一带活动,召开地方各界代表会议,宜传我党抗日主张,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1944年1月,中共义东北工委扩建为中共诸义东县委。3月,江征帆从金萧支队调回诸义东任县委书记,统一领导诸义东党政军各项工作。
为坚持边区斗争,巩固诸义东抗日根据地,1944年1月诸义东自卫大队(即坚勇大队)成立,大队长陈福明,政委江征帆。群众通常称之为“小坚勇”,以区别于原来上升到金萧支队去的坚勇大队。为开辟新局面,“小坚勇”在独立大队的配合下,一举歼灭义乌县警察中队朱鸿伟部,缴获步枪33支,沉重地打击了反共顽固派。为警告顽固派,江征帆亲自起草了以江征帆、陈福明署名的致国民党特务大队长李中华的信件,正告李中华:朱鸿伟部的被歼,就是前车之鉴。义正词严,有力地打击了特务大队的嚣张气焰。同时,为了加强诸义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诸义东办事处成立,3月,江征帆接任主任。办事处在党的领导下,贯彻我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逐步建立起基层组织,利用原有的乡镇保甲,加以改造为我方工作。同时,在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方面建立制度,确保部队供给和地方安居乐业。在民主政权中,没有腐朽的官僚主义,没有衙门作风,工作人员都能全心全意为根据地的群众服务,体现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好作风。江征帆为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及如何发挥最大的效能,倾注了大量心血。
1944年10月,统一战线组织——诸义东抗日自卫委员会建立,江征帆任主任,团结愿意抗日的开明绅士一道工作。对其中个别虽未投敌但同顽方勾结的人,则又团结又斗争。
1945年1月下旬,诸义东县委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江征帆传达金萧地委扩大会议精神,组织学习《论持久战》,以延安整风精神总结前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后工作。县委扩大会议后,县委领导加强根据地建设,巩固民主政权,更广泛地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不久“小坚勇”部队袭击街亭日军,毙敌小队长以下5人;后又配合金萧支队主力,在诸南桐树岭消灭土顽何步耀部第三中队;同“浙保”部队激战于班坞山,歼敌40余人。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小坚勇”部队继续转战各地。
抗战胜利后,“小坚勇”部队回到义北根据地。国民党廿一师的一个团,在义北九坞口村向根据地进攻,企图消灭根据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江征帆、陈福明周密部署,迎战敌军。激战一上午,顽敌被我击退。9月下旬,遵照党中央指示,浙东区党委通知诸义东县委、诸义东办事处和“小坚勇”部队北撤。江征帆等迅速在党内、干部和战士中进行紧急动员,把不能走的伤病员安置好,存粮分给基本群众,布置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向群众告别。26日,诸义东根据地的党政军200余人在大畈村集中后,在江征帆等的率领下,会合主力部队,走上解放战争的战场。
情系老区
解放后,江征帆同志长期在上海工作,先后在工业和教育、科技领域担任领导职务,直到1983年12月离休。离休后,他仍然关注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回义乌参观、考察。上世纪80年代中叶,在上海成立的振兴义乌经济促进会,江征帆担任名誉会长,为义乌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做了不少工作。每当义乌领导到上海组织老领导、专家座谈时,江征帆总是畅所欲言,积极献计献策,他谈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义乌的发展离不了先进的科技信息,我分管过上海科技工作,科技方面有什么事你们可以多联系”。1990年,在江征帆的热心帮助下,由市领导带队,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了科技协作恳谈会,增进了与上海工业、农业等部门的科技信息交流。
江征帆不忘战斗岁月里同甘共苦过的战友、同志,牵挂革命老战友及烈士后代,不厌其烦地为当年与党失去联系的40多位同志作证明,联系落实政策,得知烈士后代生活有困难,他如同亲人般给予资助。江征帆在秘密工作期间,曾在吴璀贤家隐蔽居住达二年之久。解放后,他把吴璀贤请到上海住了半年。每次回义乌老区,他都要到吴店、楂林等地走走看看,对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为了发扬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他撰写了不少革命斗争回忆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2003年,在病床上,江征帆仔细地审阅了《中共义乌党史(第一卷)》的编写方案、目录等材料,并在病房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使到会的老同志和赴沪征求意见的义乌党史研究室同志感动不已。他还多次为义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题写对联,如今成了珍贵的墨宝。
抗战八年,江征帆整整在义乌战斗了六年,他把义乌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走了,故乡人民将深深地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