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森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育平创业之余,热爱科普事业,坚持科普创作。近年来,创作了一批具有西域特色的科普作品,深得读者好评。从今天起推出王育平的行走西域系列作品。以飨读者。
行走西域之一
野核桃沟的夏天
王育平
伊犁记事诗
洪吉亮(清)
芒种才过雪不霁,
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
恐有蛇从鼻观飞。
六月的伊犁河谷,远处的天山之巅白雪点点,近处的山坡上满眼的绿色,像毯子一样铺展开来,夏天的勃勃生机在这里已渐渐弥散开来。
到新疆出差已一个多月了,恰逢端午,约上三五同事,到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城东面十八公里的野核桃沟自然景区游玩,就算排解心中佳节思乡的情愫吧。由于今年的疫情原因,跨省、区旅游尚未开放,来玩的大都是新疆本地的游客。端午小长假的第二天,不算大的景区停车场里,也就停了十几辆本地牌照的自驾游小车。我们登记了身份证和测量体温后进入景区大门。由于自驾车不能直接进入景区,我们只能乘坐观光车进入景区。上车后,我好奇地问司机师傅,这个观光车的动力是用电的吗?他回答说,由于山路较陡,只能用汽油动力才能爬坡上山。而且这里因为进山的小路较窄,所以只能用区间车来摆渡,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进山车辆多而造成小路的拥堵。沿着两边高耸入云的青杨树的小路,清风凉爽,树叶婆娑,远处的天山南脉的伊什格力克山的景色已渐渐跃入我们的眼帘。看,白云几朵,懒散的依靠在天空怀抱,悠闲自得,这里的蓝天,蓝得没有那么浓郁和热烈,但让人感觉干净而舒心,就想这样静静地待着,让思绪天马行空般的遐想开来。
(天山南脉的伊什格力克山在向我们招手)
千年核桃树王
五公里,观光车行驶不到十分钟就到了野核桃沟的山脚下。陪同进山的当地朋友因有事,就不陪我们一起爬山了。不过,已经非常感谢他们的热情了,这个时候的旅游,确实不太容易。愿早日回到能够自由、畅通游玩的休闲时光。
来之前我也对景区做了些功课,但景区的介绍还是认真的阅读了。野核桃沟旅游生态园景区位于县城东南部伊什格力克山,东西长3.2公里,南北长4.7公里,总面积1214公 顷。属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沟谷由主沟、东沟、西沟组成,沟内有成龄野核桃树10000余株,分布面积44.67公顷。这是一个三面高山环绕,向西敞开的山间谷地,这样的山势既可以抵御西、东、南干热和北面寒冷气候的侵袭,又可以接纳西来湿润气候的润泽,形成一个不同于荒漠而有利于草原林木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由于这里第四纪遭受冰川的影响较小,从而保留了第三纪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落叶林。生长在这里的野生核桃林,就是第三纪的孑遗物种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树种。
我们研究了上山下山路线,决定先从便于登山前行的小路上山。我们沿着观光木栈道拾阶而上,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千年核桃树王景点。为了保护其自然生长,防止人为踩踏破坏,树旁已用木栅栏将其围住。据介绍,该核桃树已有一千多年树龄,树干一分为五,倒地生长,绵延数十米,整个占地面积估计有50平米。虽倒伏在山坡上,但树干依然健壮,挺拔葱郁,枝繁叶茂。虽逾千年树龄,但缀满了核桃果实,被人们誉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圣洁”之树。站在树旁,让我不仅想起了故乡的耄耋双亲,每每出差,他们都会在默默惦念着。正如作家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所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在这颗千年圣树前,真诚祈愿普天下的父母健康平安。
(顽强生长的千年核桃树王)
野苹果沟景区
告别核桃树王,我们继续前行,不远处一块告示牌提示我们,位于野核桃沟西沟支沟的野苹果沟景区到了。这个长约2公里呈南偏西走向的山坡上,因野苹果多而得名。只见从沟谷到两坡,铺天盖地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野苹果树。据说野苹果种类丰富,其中有不少口感甜美的品种,可与种植的苹果品种相媲美。沟内还有多种小乔木和灌木,虽已是过了苹果花烂漫的季节,但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依然绽放,点缀其中,蜂飞蝶舞。让我们喘息不止的登山之旅,多了几分清心,带来了许多松弛而悦目的快乐感悟。
(枝繁叶茂的野苹果树)
野杏子沟景区
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虽不是什么高山,步伐也不快,但经过近一个小时不间断地登山,疲倦和汗水一起在脸上流淌。只有一个经常晨跑的同事一直遥遥领先,我们开玩笑得说,都是一群缺乏锻炼的懒人,这一次登山,估计流了比六月一个月里流的汗还有多。虽是夏季,但一路山风习习,虽流着汗,却没有丝毫的闷热感,坐在阴凉树下,还有点冷嗖嗖的感觉。这就是新疆和江南夏季的区别,即使气温在35度以上,只要没有太阳直接照射,树荫下依然给人凉爽的感觉。开心得欢笑声,和着鸟鸣啾啾,远处依稀传来山泉叮咚,让我们感觉仿佛回到了江南的青山绿水之间,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西域戈壁沙漠的荒凉景致。说话间,我们来到了约占地4000余亩,有数万株之多杏树的野杏子沟景区。绵延不绝、浩浩荡荡的集中连片成长的野杏树,而且几乎是纯一色的山杏树,其他树种极为少见,真是给人蔚为壮观的震撼。野杏子沟因此而得名。据说,这里杏树还是目前在其他地方种种植品种的远古祖先。试想,每当三月春风起时,粉色的杏花漫山遍野撒落在山沟之间,你身处其中,欣赏着杏花芬芳吐蕊,相伴寻奇探景,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铺满一片沟壑的野花)
和谐共生的自然景区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攀登,大汗淋漓的我们终于登上了海拔1700米的最佳观景点——全景亭。环顾四周,在蓝天的映衬下,山色秀丽,层峦叠嶂。白云飘飘忽忽地掠过野核桃林带,撒下了明暗流离的光影,朦胧飘渺。俯瞰核桃沟,野生核桃林在蓝天和绿色之间,时而密集,时而孤立,布满了整个沟壑。据介绍,野核桃树为高大落叶乔木,一般高10~15米,是一种喜光、喜暖、喜肥沃湿润土壤树种,也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其寿命较长,保护区内有许多野生核桃树木的树龄都在200多年以上,有的甚至千年的大树。资料显示,野核桃树于5月下旬开花,9月果实成熟,座果率极高,一般着生3~4个,最多有6个簇生,高产树每株产干果实75~150千克。相比较我们常见的如新2、185等种植核桃的品种,野核桃核果较小,但核仁含油率、蛋白质及糖分较高,壳薄易取全仁。野核桃的售价曾经高达300元/公斤。
我们经过短暂休整后,基本平复了上山时的疲惫,决定下山。为了不走回头路,我们选择要经过一段被冲毁的崎岖下山小路。也正是这个选择,看到了更多核桃沟的美景。姿态万千的沧桑古树不断出现在我们眼前,有的树上还有数字标号,直径估计在80-100CM的野核桃树到处可见,遍布山坡之上。据同行人员介绍,我们沿途观赏到了其形其意耐人寻味的树干造型,如碰头见福、枯木逢春、喜接连理、子孙满堂、根深蒂固等等寓意美好的核桃树景点。途中的泥路陡坡,让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感受。此时,对面的两匹棕色大马出现在我们眼前,看到我们,马匹掉头悠闲的下山而去,它们也并不感到有多么的惊慌和奇怪,或许它们已习以为常和行人相遇。沿路的马粪,也能到感受马匹会经常出现这个区域自由活动。据介绍,野核桃沟还是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现已知区内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十余种,如马鹿、石貂、金雕、草原雕、长耳枭、雀鹰、野狼、猫头鹰、猞猁、兔逊、红隼、白天鹅等等。高大茂密的树林,矮小丛生的灌木林,绿意盎然的草场,隐居其中的动物,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美景图。
(悠闲觅食的马匹)
(在木栈道扶手上小憩的蛐蛐)
在上山路口和下山的区间车站,一个个科普知识的宣传牌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有介绍触电、雷击、蜂蜇伤等野外常见急救处理的小知识,还有介绍动物、植物的品种和习性等小短文。在领略美景的同时,也给游客增加了知识给养。都说西北的风景展示的大多是原生态的景色和原住民的民俗风情。但野核桃沟的科普宣传牌的设立,犹如在粗狂的画面中,描绘了些许细腻和恬静,给景区增添了一抹刚柔并济的异域风情。
(矗立在小路旁三种文字描述的科普宣传牌)
野核桃沟的夏天,在我的心境里入住了一座满眼苍翠的赛江南美景。期待秋风轻抚的时节,金黄的核桃树,多彩的灌木丛,火红的榆树叶,与或淡粉、或桔红,或橙黄的山间草原簇拥成片。我愿独坐在夕阳西下的山间,屏息感受那层林尽染的色彩,陶醉在野核桃沟的丰收味道里。
(高耸入云的野核桃树)
(山泉滋养下的野核桃树)
(绿植掩映下的野核桃树)
(山坡上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