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藏绿
吴优赛 文/图
庚子端午前一天,有着“工农商学兵”经历的张兄,事业有成,生活简单,连他的名字简单到仅码两下键盘就能跳出来。在他的召集下,一行六人,驱车沿义杭省道北行一小时,来到第一回听到的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藏绿村)游学。
我们首先来到马鞍山古民居,因背靠的山形似马鞍,故名马鞍山古民居,与周氏宗祠并称藏绿古建筑群。当年曾隶属藏绿乡,故称藏绿古建筑群。马鞍山古民居,也称藏绿千柱屋,是绍兴市现存的最大单体古建筑。共24个门堂,其中保存最完整的门堂为“谦吉堂”,是马鞍山古民居的主要组成部分。林林总总的台门、石窗石雕还有长弄堂,尽显古朴色彩。其建筑面阔131米,进深66米,占地8707平方米,计有两层楼房205间,对围32间,落地柱子890个。一眼望去极其壮观,是江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台门民居建筑。
“谦吉堂”正中高踏步(台阶)之上,依次为门厅、中大厅、堂屋。正中及两侧各进内,均建有天井、花坛、水池。横贯台门东西为两条幽长弄堂,将前后左右所有房屋连成有机整体。文革时期留下的红红大标语——“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毛主席语录”……,这种时空错位之感,颇让人惊讶,唤起人们对那一个时代的记忆。同行的几位资深贤者,与原居民交流,观古建、看碑文,乐与其中。
随后移步周氏宗祠,宗祠正门东西两壁上的“诗书世泽”、“忠孝诒谋”石匾,为周氏族训,意谓传统文化泽被后世子孙,忠孝伦理是立身处世之道。左抱义学右抱义仓,满仓助扶贫,善举保族人;义捐设学堂,供免费读书。
祠堂前有上下两个广场,俗称“上道地”和“下道地”,东西用罩墙拦围,上下以青石扣成。“上道地”左右各设置一个高墩旗杆、四个平地旗杆。东西围墙辟六角门洞,石狮拱卫,石栏围合,八字大门,气势不凡。从正门前的“下道地”到后厅“寝室”,连进五层,分别是门厅、戏台、正厅、穿堂和寝堂,依次递进、逐层登高;两侧是看楼和厢廊;东轴线三进是义学;西轴线三进是义仓。祠堂正门内建有“万年台”,供旧时演戏所用。中厅有道光年间所立邮参产碑石十多方。正厅中堂,立柱合抱,大梁横跨,高耸宽敞,气势非凡。正厅萃亲堂挂着“传旨嘉奖”、“翰林”、“进士”、“贡元”、“献身科学”、“党国干城”等不同时期的数块匾额。
藏绿古建筑群是历经几代人艰苦创业,不断扩建,渐次形成的。主体建筑周氏宗祠,用时100余年才全部竣工。建成于清乾隆朝的1775年,东西面阔47.9米,南北进深47.55米;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是诸暨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这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信息,地理位置绝佳。祠堂坐北朝南,面对山岙,名曰“金畚斗”;背靠小山,名曰“铁扫帚”。风光秀丽,树木葱郁;风水之佳,无与伦比。
随着家族日兴,人口增多,各房派祖宗又先后在宗祠两边和附近的马鞍山、前庄坂、狮象、塘头等地新建了21座颇具规模的大台门。我们今天还能在粉墙黛瓦中、碑刻石雕中感受到当年的辉煌。
岁月悠悠,世事沧桑。长期以来藏绿周姓族人上承濂溪公“仁义中正”的理念,自奉“忠义孝悌”的族训,敬祖睦族、耕读传家、好学上进、至诚至善。
周氏后人们,用古建筑定格了这里的历史,后人才有幸能在青瓦白墙、书写篆刻中体会周氏宗祠曾经的辉煌和一脉传承的耕读情怀。漫步于古韵古色的藏绿巷,游走在袅袅炊烟的古民居,那些被时光雕刻的痕迹在这处处可寻,一切都是那么的古朴与自然。走在如今的藏绿村,寒山转苍翠,霞塘浮秀影。放眼望去,马头层叠,台门深院,显得古朴而宁静。
与其它古村不同的是这里的堂多,“谦吉堂”、“崇厚堂”、“乐循堂”,“敦本堂”、“存厚堂”、“福基堂”等每个堂口都有它存在的故事。据族谱载,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其二十四世孙周廷琮(清三公)自今浙江慈溪浒山迁徙至此,已有500年历史。始祖因“困处海滨潮汐淹没田庐无常之难,时催课(苛)史又猛于虎豹之苦,辞浒山故乡,来朝走马暨阳邑”。很显然,周氏是因为自然灾害和苛捐杂税才来到诸暨藏绿。古建筑中的砖雕、石刻十分精美,据传都为周氏藏绿始祖所建。这20多个古建筑群白墙黛瓦镶嵌于青山之间,倒映在碧波之上,全然一幅古中淡雅水墨画卷。
据《藏绿周氏宗谱》记载,始祖清三公“几上书可五六百卷,皆公手泽,所遗甚古,有遗儿孙读之。”其七世孙睦堂公率先创办了“双桂轩”书房。历代祖宗除在宗祠兴办“义学”之外,先后建起“滴露斋”等书房。辛亥革命后,代之而起的则是创办新式学堂。当时,藏绿村竟办有九所学堂,促使族内子弟寒窗苦读,长知识,求功名,在成才之路上取得显著成绩,为周氏家族迭创辉煌。可见,周氏祖先的创业齐家立世,具有大智慧、大格局、大气派,堪称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高明之至。
藏绿位于诸暨西部,是我国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裔孙聚居的一个古村落。这里山坞藏绿、四野青翠,丰厚的文化积淀、古朴的民居民俗与五泄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狮象、前庄坂、塘头三个与之同祖、同脉的自然村组成了现今的十四都村,是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重点保护村落。
周氏族人尊周敦颐为世高祖,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被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誉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传世佳作《爱莲说》,正是他洒脱胸怀透射出来的精神写照。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格,唤醒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藏绿,就是把美好的希望和梦想、淡泊坚毅的努力、宁静致远的志向,深深地埋藏在心中。如今居住在藏绿村的周姓族人就有1700多人,写入家谱中的更是多达25000多人,真可谓是枝繁叶茂,家业昌盛。
“飞檐雕栊掩古今,出淤清莲传世名。富贵不忘勤学早,唯有书香最醉人。”一天的“藏绿游学”,增长学识,收获颇丰。感谢同行的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