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为民初心与中国的地摊经济
•何建农•
2020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在阿里“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之后,6月2日京东发布“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苏宁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腾讯旗下微信支付宣布面向平台超5000万小微商家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百度推出“百摊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帮助创业者“一站式高科技摆摊”。目前全国已经有上海、郑州、南京、成都、长春、杭州、长沙、南宁等27地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北京、杭州等地甚至推出了地图形式的摆摊指南,详备而又精准地指导每一个准备进入地摊经济的居民的具体事项。地摊经济将以其草根的强劲生命力,成为与国家力量抗击疫情遥相呼应的个人力量,为在疫情之中经受磨难的基层群众注入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成为我国经济突破疫情困扰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最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或许正是因为地摊经济对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和精准性,导致了对地摊经济研究和实践的表层化功利化倾向,而忽略了其中最为重大的价值所在:以地摊经济的 “执政为民”理念建构我国行政力量的思想基础,进而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反过来保障地摊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一、谢高华的爱民初心与中国共产党的“红船精神”
地摊经济发展的最高典范,当推以中国小商品城而闻名全球的义乌,而义乌今天之所以可以以小商品的国际贸易傲居全国十强县(市)的行列,其源头之一就是当年的县委书记谢高华同志对困苦之中的老百姓的爱民初心。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初,义乌县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资源的内陆小县,1978年财政收入0.2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36元,逼得全县近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以异常辛劳而且相对凶险的“鸡毛换糖”维持生计。但是即使这样的生计,也要时时面对“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严厉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当年的县委书记谢高华,面对地摊经营户冯爱倩为生计的直面“顶撞”,谢高华没有像“街老虎”那样“驱赶刁民”,更没有恼羞成怒地将冯爱倩“抓”起来“关”进去,而是非常客气地把冯爱倩请到了县委办公室,泡茶点烟,认真地听取了冯爱倩的诉说和请求,然后也就有了将传统的小商品市场合法化的1982年8月25日的“一号通告”——《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明确宣布同年9月5日开放稠城镇小百货市场,义乌这座城市从此和“小商品”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走向世界的辉煌历程。
1982年12月,开放3个月后的义乌地摊市场-----稠城镇小百货市场繁荣景象
1985年2月,义乌地摊早期经营者代表(前排,中为冯爱倩)和管理服务人员(后排)合影
可以说,义乌之所以有今天,完全取决于谢高华同志在如何对待“寻衅滋事”的冯爱倩的那个一念之“差”。这个一念之“差”,决定了他可以在当时完全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气氛中独树一帜,从而为义乌的市场经济播种了一颗强壮的种子。因此,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谢高华可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撕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帷幕?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在谢高华的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痛苦与艰难一直在咬噬他的心灵,因此才会在冯爱倩的诉说中感同身受,进而发挥他的政治智慧,为小商品市场寻找了一个可以自我生长的理想场所,从此,义乌小商品的舰船才得以正式地向世界启航。
事实上,义乌小商品的舰船启航于谢高华心中的爱民初心,而谢高华心中的爱民初心则启航于嘉兴南湖的那艘红船。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时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起航的地方,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开端,是开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起点,而“红船精神”则揭示了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本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胸怀,其最为深层的人性基础,也就是对处于苦难之中的全中国人民的悲悯之心。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中内在地蕴含了对劳苦大众的悲悯之心,作为共产党员的谢高华才会面对冯爱倩的诉求产生悲悯,感同身受。由此可见形成义乌市场的最为深层的因素,就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红船精神”为外在载体的对人类的“悲悯之心”。
但是,勿庸讳言的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在实践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扼控了这种对普通群众的“悲悯之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航向,非常典型地表现在各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管部门的粗暴执法上,由此导致了我国地摊经济的几乎全面消失,进而导致了在后疫情时期一大批基层老百姓生活无着的艰苦状态。而恢复露天市场,允许老百姓临时占道经营的政策一出台,地摊经济“忽如一地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形势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红船精神”的重要性,说明了“初心和使命”的必要性,也更加说明党和政府仍然是充满着对普通群众的“悲悯之心”的。
由此,从地摊经济的角度来看,始终抱有一颗对普通群众的“悲悯之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党和政府的行政宗旨和理念就是从对人民群众的“悲悯之心”出发,一切都从有利于人民的角度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义乌市三挺路地摊夜市
二、地摊经济行政理念的执行问题
由肇发于“悲悯之心”的地摊经济行政理念出发,也即一切都从有利于人民的角度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那么目前关于地摊经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将不是问题:首先,地摊经济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作为流动商贩的一种特殊业态,地摊经济的存在应该是天然而且先在的,特别是在我国存在着一批相对较低收入群体的情况下,包括地摊经济在内的流动商贩不应该以任何理由而剥夺其存在的“资格”和“权利”,任何一种对流动商贩生存权的剥夺,实质上都是对低收入群体生存权利的一种侵害,都是违背党和政府“一切都从有利于人民的角度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行动宗旨和理念的。由此出发,不光是某些特殊市场(比如说菜市场)内部要专门预留一个流动商贩的经营空间,而且要在大街小巷内,甚至在一些居民小区内,都应该给予流动商贩专门的经营区位,要让挑着自家出产的杨梅、桃子、柿子、桔子的农民,最近距离地把各色水果蔬菜卖给消费者。这样一种交易方式,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而且是一种生活格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应该在文化传统的高度给予足够的保护和发展。其次,城市基础公共设施与地摊经济的有效衔接问题。作为城市经济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地摊经济(流动商贩)自然要占用一部分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职能构成直接的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界定三种情况:一是作为市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摊经济经营者也有权利享用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比如说带着农产品乘坐公共交通系统,让挑着卖农产品的农民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占道经营等等;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地摊经济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比如说城市交警部门要尽可能地划出更多的停车区位,同时提供更多的现场管理和服务,从而为整个流动经济提供最大的便利性;三是对一些现实的矛盾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对于地摊经济,目前最大的一个忧虑是城市卫生问题。其实,撇开“懒政心态”,加强街面管理,可以督促摊主最大限度地做好垃圾的减量和清理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政府提供更多的环卫部门财政预算来从根本上解决相关的问题。目前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检查已经明确宣布放弃地摊指标的考核,但是一个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做法,其实应该是把地摊经济纳入到考核指标之中,以地摊经济发达程度下的城市街面卫生状态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从而真正达到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双向促进。
三、地摊经济行政理念的推广问题
地摊经济的行政理念可以推动督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与推进地摊经济的有效发展,但是相对于一部分无力纳入地摊经济的居民来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就必须从地摊经济的理念的执行转型到地摊经济理念的推广上来。应该说无力纳入地摊经济的群体是一个更加困难的群体,更加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从金华市的实践经验来说,以义乌市场为平台,以妇联组织为架构,以社区居委会工作为抓手,建构一个深入到社区居民的“来料加工”网络,也就达到了不上街而发展地摊经济的目的,甚至可以达到比地摊经济还要好的经济效果。当然,针对一部分连来料加工都无法或者无力参与的特殊困难人员,直接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直接的社区工作人员服务体系,也是地摊经济的行政理念的一种典型体现。
义乌市地摊夜市管理人员主动为逛街购物母子带上口罩
四、地摊经济行政理念的逻辑问题
尽管地摊经济的行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船精神”的一种典型体现,是共产党创建“初心”的一种真正达成,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因为地摊经济主体性的限制,整个地摊经济的效果非常有限,与党和政府的整体行政理念所要达成的总体目标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必须使地摊经济的行政理念完整清晰地升华融合到以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目标上来。
今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确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诸多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也就是说,地摊经济的行政理念必须融入整合到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框架体系的建设之中,以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框架体系来固化强化包括地摊经济在内的流动经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保障。总而言之,地摊经济的重新发展和繁荣,是党和政府对普通群众“悲悯之心”的再次确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行政理念的集中体系,而在推动地摊经济重新发展和繁荣的实践过程中,也必然从这种行政理念的执行、推广和升华转型的过程中,推动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地摊经济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义乌市梅湖“汽车地摊”夜市
【作者简介】作者系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义乌研究中心,义乌市市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