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消费趋向与维权的思考
葛乾森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大三学生,现役军人)
消费是一篇永不收卷的大文章,日月为双眼,天地作伴,万物生灵主阵,每时每刻都激战着“生死存亡”与“消耗消费”的世界大战。敬畏自然,和平共处,科学看待和审美自然的本身,亦是生命和消费的维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每场灾难发生,都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发生在2020年春的这场全国性疫情与灾难,让笔者引发疫后的种种思考,尤在来日的生活和生存中,国人又将改变哪些正常的消费呢?我们又将如何来实施有效的消费维权呢?
今年是消费维权年,凝聚着“你我他”与“天地人”对这场抗疫人民战争的反思,尤是对“精神、文明、绿色、健康、安全”的种种理性思考尤为深刻。人民群众对现状的不同凡响,对未来生活习惯的改变,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和平共处,都有了对应的思想和发凡。大家一致的共识是,这是一场“生存与消费”,“生命与抗争”的战地写生,富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
以笔者审美与思考,重点的战利品是“理性俘获”的“八大层面”的思考:一是对生活与生命的追崇;二是对健康与幸福的理解;三是对享受与快乐的解读;四是对食品与卫生的安全;五是对自然与环境的敬畏;六是对消费与维权的自爱;七是对食品与用品的选择;八是对生活形式与生存方式的崇尚。这些在国人的灵魂深处,都已发生了一场灵魂革命,乃至有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将侧重在以下三个层面,发凡如下浅见:
一、疫情消费,引发人情热门
近一月有余,国家卫健委每天新闻报告,数万病例住院,上万重症,三千多死亡,实在让百姓惊悸,精神超负,由此引发好多热门话题。
其一,精神消费,引发大局意识。
武汉很远,灾难很近。精神消费,空前绝后。疫情始发时,国人大都只是观众,怜悯武汉灾民。但一声令下,封城封村,全民宅家,不能出门,不能工作,不能赚钱,还得天天亏损。一下子让人颖悟,这样的灾难,谁还会当看客?大家只有齐心协力战胜灾难,才是对自己和所有人的解脱。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公民的大局意识,让很多人对国家、民族、团体、个人的意识发生根本性转变,让更多的人会把“家国意识”与“大局意识”放在心上,经历灾难让未来更多的人愿意去做志愿者。
其二,生命殉职,升华党员觉悟。
至2020年2月9日,全国丧生新冠肺炎的有3241人,实在令人痛心,思绪万千。最上心的自然是火线志愿者、逆行者。
这次抗击疫情,很多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国人拼命。他们肩负责任与使命,离家别亲,在前线经受艰辛与痛苦,国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有的不仅被感染,还因此牺牲。但他们依然斗志昂扬,一批又一批开往前线。不少抗疫一线的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因劳累过度而殉职,为全国党员与公职人员树立了榜样,真正让国人看到了党员党风的改变。因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很多人在心里会产生三大层面的心理变化:一是以先进党员激励自已后来居上;二是默默祈祷和感恩,度人度已;三是珍惜活着,珍惜人情人缘,让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快乐,富有意义。
其三,人情消费,明星不能救国。
在太平盛世,明星是很多人追捧和崇拜的对象。而在国难面前,还得靠7天能建成一座医院的建设者,还得靠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还得靠人民解放军,还得靠24小时不停生产医护用品的工厂,还得靠大量坚守岗位的执勤者,还得靠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这些忧国忧民的专家学者。总之,唯有科技和实业,才可以救国。明星救不了中国,真正的荣誉、光环、奖励都应给予钟南山、李兰娟、陈薇这样的院士、学者和专家,给予像李文亮医生那样为抗疫殉职和无私奉献的真实善良的平凡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和明星。
鉴上三大层面精神消费与思想转化,接地气的正能量宣传与教育,将是民心凝聚,走好中国道路的很好维权方式。
二、敬畏自然,改变生存思考
经过2003年非典和这次疫情,大量的中国人都被大自然所曝发的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惊醒,被舌尖带来的悲哀所省悟、所反思。同时,亦为防疫、防感染,普及学习了传染病预防知识,改变了种种旧习惯,产生许多新生的思考:
其一,敬畏自然,拒绝野生动物。
疫情警告国人,蝙蝠、水獭、果子狸、穿山甲等大量杀生,病毒在餐桌上感染人类。2003年广东蝙蝠传染给果子狸闹非典,这次又是蝙蝠传染给穿山甲,可能是武汉野生动物市场的穿山甲感染,给人类带来新冠肺炎。两次重复的重大教训,会让很多人开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国人开始选择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国家也已高度警觉,人民群众对违法捕捉和销售野生动物者,会被民众举报。请朋友吃野生动物,可能被朋友拉黑。
其二,保险消费,将会居高而上。
在所有商业消费中,以笔者审视,保险消费宣传与科学维权将会走向一个新高。
现实启悟百姓,灾难无处不在,社会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育、教育、医疗对家庭存在,让太多的工薪和农户力不胜任。稍有意外,一个人的不幸,倒下的往往是一个家庭。为了能更好的抵御各种家庭风险,很多人的保险意识会加强。条件适合的家庭,会为自己和家人尽可能买份保险。
其三,养生消费,摆上议事日程。
人际交往开始保持相应距离,这应该是这场抗疫战争引发的“人际人情”革命最为上心的“一大突变”。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原因在于国人的“免疫力意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加强。生命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因此,怎样自我养生被摆上议事日程。
针对冠状病毒,目前还没有解药。能治愈的人,都是靠自身免疫力提升,最终战胜病毒而获救。所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将成为更多人长期的健康意识。大众对健康意识、养生保健意识将进一步加强。
其四,出门戴口罩,人际留距离。
在防控疫情的实践中,国人大都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因此,疫情结束后,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可能将会有更多人选择戴口罩。究其所因,首先,有可能自己处于流感状态,出于社会责任,不想传染给无辜者。再次,有可能自己身体免疫力较差,不想感染上各种流行性疾病,所以对他人接触会保持一定距离,对自己多一层保护。
鉴上四个层面生活启示与消费,法制、自然、环境、卫生、食品、养生、信贷等方方面面的管理与维权很重要,而且要做在实处,严在规范,才有实效。
三、生活消费,突破世袭习俗
这次抗疫中,很多人宅在家里打游戏,看连续剧。但每天心里却不踏实,吃不好,睡不香,精神上却有如下诸多后顾之忧:
其一,改变传统习俗,淡化人情世故。
这次疫情扩散的助推剂,是世袭的回家过年。因此年关大消费,将会有所遏制。
过年千里把家还,把病毒带到中国的每个角落。全国几乎都发生了因请客吃饭、走亲访友而感染病毒的聚集性案例。例如:武汉百步亭4万个家庭的大聚餐;再如:福建晋江4000参加宴会的人被迫隔离。这些案例,让很多本不喜欢热闹的人,更加厌恶这种大操大办,你来我往的人情世故。所以,疫后会有大批年轻人,会率先退出或拒绝这种传统习俗的请客吃饭等集聚性活动。
其二,餐饮消费滞缓,公筷革命加速。
由于疫情影响,餐饮业面临更大更多的风险和考验。聚餐会大幅度下降,桌上筷盆器具革命首当其冲。单打居多,送餐急增,餐饮成本递增。家庭公筷、公杯革命开始,筷子、茶杯使用银器与不锈钢,将会日益增加,木材、铝质、塑料将被聚减或淘汰。
其三,改变就业方向,转变生活方式。
疫情发生后,只有很多大的单位,才会让你宅在家里,而照样给你发工资。小点的单位或者个体老板,自身都难保,就不要指望他能给谁发工资了。所以以后会尽量考虑进大点单位去工作。
与此同时,不少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两大改观:
年青人则想赶紧谈个恋爱。以前,恋爱恋的多,玩的多,真爱的不多。这次疫情中,有的谈了七八年,好不容易临到结婚却诀别了。鉴此,在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时,不少大龄者,居然还没有谈恋爱。于是,很多年轻人变了,大都想赶紧找个对象,结束单身生活。
而不少中老年人则想到农村,到乡下去生活。城市面对疫情灾难时,宅家变得像一个监狱,更加怀念农村生活。随着网络和村村通公路的改善,一些有条件的人,开始向往家乡和农村,甚至打算把家安到农村去。
其四,改变储蓄观念,减少观光旅游。
如今,在这个买什么都可以按揭,可以分期的时代,很多年轻人不仅是月光族,更是超前贷款“去旅游、去观光”的消费者。当灾难来临时,很多人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这让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巨大的还贷压力。疫情让人反思,还得为突发事件留点储备,多存点钱。笔者曾采访20位年轻人,有13位说再不能做月光族了。11位表示不再旅游,7位说不按揭贷款。共识是:不在灾难发生时去旅游。这次抗疫情政府号召不要去武汉,武汉人不要外出。结果很多选择旅游、出国、回老家,结果都成悲剧。总之,当灾难发生时,家才是每个人最安全的港湾。
有鉴上述四大生活消费的大起大落、大变更,相关职能部门就要致力研究民本需求的实际,把消费维权当作立党为民的根本来抓,唯其根实根深,其本才固才牢。
总述上文三大精神、生活、物质需求与走向的解读可知,本文旨在展望疫后可能发生的生活习惯与生存方式等方面的改变,进而探索消费与维权的变化关系,深化我们应有的维权思考,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
(20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