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报告文学】风雨过后见彩虹(作者:邵诚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5  已读:964 次  文章来源:

【报告文学】

 

风 雨 过 后 见 彩 虹

——云南云达天力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梦达纪实

 

邵诚民

 

1.冒着盛夏的酷热,我如约来到金华茶文化研究会,见到了至今还在云南这块热土上,在普洱茶的故乡,奋力拼搏的金华茶人张梦达先生。张先生慈眉善目,壮实敦厚,说是与我同龄,之间的交谈更显亲近了。谈起做茶,他颇为动情,红润神采飞扬的国字脸上,写满了一个茶人特有的那种执着和自豪。

张梦达的故乡在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湖头村,195356日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亲都是做做吃吃的种田人。但从小头脑活络,不甘安乐的张梦达却有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在兄弟姐妹中,他是按父亲的说法是最能闯的人,也是敢作敢为的人,更是追求完美的人。不过,他的这种追求至高至美的个性,在人生道路上注定是要历经风雨的。此也如诗人但丁所说:“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1969年初中毕业,由公社推荐进入金华县农村赤脚电影放映队,成为一名农村流动电影放映员。之后于709月到金华二中高中部上学。7011月他光荣入伍,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山东济南空军十三航校修理厂,成为一名无线电修理兵。不久,又调他到航校政治部宣传科任放影员,并代理电影组长。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由于他的不凡表现,在部队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1976年,他从部队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在这期间,为了想上大学,又回到了学校当起了代课老师。77年由公社推荐,进入金华县第一批青年工作队。开始在农村大队实习,后到公安局城东派出所。由于他肯吃苦,干劲足,又调到东孝城南公社任团委书记一职。时间不长,又调到社队企业局,分管五金机电采购等。三年过后,随着社队企业的发展,于7911月回到了他自己的家乡乾西公社办起了第一个工厂——乾西玻璃纤维厂。此时,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期,看到许多人都靠经商办企业致富了,他也暗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要闯出一条金色之路。说干就干,这是他人生的座右铭。他在84年后毅然离开企办,踏上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先在自己大队租房办厂,苦于资金难筹,无奈中与安地电厂合作办厂。后又到外畈公社合资生产玻纤布和玻璃钢,由于国家银根收缩原公社负责流动资金的贷款无着落而倒闭,总计亏损了十多万元。办企业的不易,几年的风雨激荡,有失落,也有收获。虽父母亲朋担心,有人诟病,但他并没因此而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拿破仑说过:“人是从苦难中滋长起来的,唯有乐观奋斗,才能不断茁长,反之则易埋没,默默终生。”

90年后,他重拾斗志,来到金华军民茶厂接任山东滨州经营部经理一职。第二年,因经营不善倒闭了。面对这严峻的人生变故,他果断地作出抉择,凭着在风雨人生中多年的磨砺,在滨州独立开了一家茶庄,批发茉莉花茶。但因资金少,又与云南思茅地区的江城农场合作,成为他们的经销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云南的进一步了解,当然这几年也积累了部分资金,于是在96年决定自己上思茅直接采购毛茶加工后到广西印花,一条龙的生产销售形成了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销售蒸蒸日上。于是,1999年承包了思茅地区澜沧县茶厂,第二年又接着承包了西双版纳勐海县的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精制车间。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云南许多国营茶厂因经营不善,相继都倒闭了。此时,哥伦布说的那句:世界是属于勇者的!此言在他心中汹涌翻腾,大师的话让他信心满满,大师的话,让他激情澎湃!之所以他敢挑战困境,是因为他办厂多年,历经风雨,可说是成竹在胸,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书写出人生崭新的一页。此时,张梦达把县茶厂的下岗工人重新招回来,工人们欢呼雀跃起来,厂里重新恢复了少有的喜欣和生机。经过一番努力拼搏,他一举扭转困局,成为当地企业的纳税大户。初试牛刀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未来美好的憧憬,心中又有了更大胆的人生蓝图。

2.张梦达做茶以来,不说顺风顺水,一路走来倒也没遇到过难以克服的困难,可此时他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当时的西双版纳勐海县还没有完全开放,外地身份证难办营业执照,所以只有以承包形式来办厂。因为他当时是本地的纳税大户,当地的农税股给了上交农税的优惠政策,可能是地税局内部矛盾,到了2002年又让张梦达把原先优惠的税款补上。此一变故,使张梦达如遭一击,苦不堪言!因张梦达是家加工的企业,优惠的农特产税都在到该厂加工的个人手上,此时,突然又让他补交税款,他已无法收回了,万般无奈下,他只好选择离开该企业。2002年下半年,他来到省会昆明。当年,开放的政策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都开始注重保健养生了。在众多的茶品中,普洱茶开始热销。当时张梦达在茶行业内已渐有口碑。对此,他又敏锐的看到做好普洱茶,也许会有一片新天地。在开始金华人进云南做茶叶的人当中,做普洱茶的他是第一人。于是他在昆明盘龙区龙头街的荒山上承包了六亩地重新建厂,边建边干,直至2007年全部完工。

从开始生产普洱茶以来,行情逐年提升,到2007年是有史以来普洱茶最兴旺的一年。云南省的上上下下,连公务员都拿着普洱茶的样品到处推销搞第三产业。当时,他厂与昆明的中茶公司下属单位签订了150吨,900万的普洱茶的销售合同,因兴奋过度昏了头脑,对方连定金都没付的情况下就一口气购入了300多吨普洱茶原料,没想到却亏了400多万元。面对从天而降的变故,看着堆积如山的一包包普洱茶,他呆坐着想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夫人吴靖给他泡来茶,心里虽很难受,但却温柔地说他:老张啊,你可是向来不认输、不怕苦的人啊!他朝爱妻笑笑,说:夫人放心,出来办厂的都不容易,亏损赚钱平常事,我自有分寸,亏就亏了,只有把普洱茶做得更好,肯定会走出自己的路来的。之后,从亏损困境中走出的张梦达,带领全厂员工,狠抓厂里的加工工艺和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实力和质量获得茶业界的高度认可,他面向全国的个体工商户提供茶文化的研发和营销,慢慢地又步入了轨道。

3.正当张梦达把普洱茶做得有点起色时,2009年突然接到拆迁通知,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无奈中2010年又回到了现在的勐海县——普洱茶的发源地。人生无奈,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重新开始了创业。这正是一次人生的无情风雨啊。当时,在昆明厂的承包期是30年,3000多平方的厂房,按合同规定地面建筑应赔给他的,总计赔款国家已下发260多万。可那回族房东是村支书,只给了他70万赔款,差距近200来万。张梦达无法接受这一巨大损失,此正是欲哭无泪,入地无门。上告法院,虽有理无奈当地土霸样的支书还把财产转移无法执行。遭此人生之不幸,他又得从头再来过。

谈起这些年的辛酸和坎坷、也有收获欢乐的往事,张梦达给我的印象是那种遇事从容,不畏艰难,有热烈情怀的茶人。特别是他对普洱茶的熟识程度和执着追求,让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和感动。张梦达闪动着睿智的目光告诉我:做普洱茶至今,我强烈地感到: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好比红酒,一般需要时间的洗礼与沉淀,并与其中的微生物发生氧化聚合,达到苦尽甘来的功效。不过,凭我多年的经验,其实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道理是指生茶,而且它的存放条件是与湿度、温度而且场地干净无异味的环境存放一段时间后,再进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存放出来的茶叶才算是极品。但是,离不开的还是原料。生茶与熟茶的区别在于生茶是自然陈化,熟茶是人工快速陈化,各有千秋。从云南这样山青水秀环境里出仓的普洱茶宛如一枝枝出水芙蓉、大家闺秀,它的淳香浓郁是它的丰美内涵;它的回甘、回味,更恰似大诗人李白的那句“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无颜色”般的悠长韵味。不经风雨又怎能见彩虹,没有时间和空间和价值的交换,怎会有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哪!

在采访结束时,张梦达握着我的手说:从2002年开始投入对普洱茶的研发、生产,从开始追求数量求生存,到现在要求从质量上求发展,一路过来,历尽风雨沧桑。如今,年纪大了也该回家乡了,所以应该从家乡人的口味上来研发,做点家乡人能接受的普洱茶,完成自己一生的追求和夙愿!可喜可贺的是,企业也已迈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今后他负责云南云达天力茶业有限公司搞搞销售,妻子比他年轻,负责云南云达天力茶业有限公司勐海分厂的生产、加工业务。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及家人也都做点茶,而且都还做得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如今,企业生产的普洱茶、红茶、白茶、调味茶,已取得了出口企业的基地认证。不仅深受国内广大顾客的亲睐和好评,而且还远销到国外市场。问他今后的打算,张梦达说:过几年准备退休回家乡开个茶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既然一生中大部份时间都奋斗在茶叶战线上,对于普洱茶的钟情,看来是变不了了。

 

(此文曾入选《那山那茶——金华茶人风采录》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于201910月)

 

作者简介:邵诚民,男,195359日生于浙江金华(祖籍东阳南马紫溪),19695月曾支边内蒙古,1976年按知青政策顶父职返金。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写作,1979年开始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送你一朵玫瑰》、《人生不是梦》,长篇文学传记《邵飘萍传》等。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