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抗击疫情作品选】31:在义乌 有这么一群人(作者:潘爱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06  已读:580 次  文章来源:

1580798539220682.jpg


在义乌  有这么一群人

潘爱娟

 

在义乌  有这么一群人

在这万家团圆的春节

摁下一个个红红的手印

逆疫而上  逆毒而上

一张口罩 一副护目镜  一身防护服

是他们的全部装备

他们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在逆行的路上奔跑

抢回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

那剪下及腰长发的姑娘

那椅子上仰天而睡的小伙

那一件件汗水湿透的衣衫

那一张张布满伤痕的脸

是他们与病毒鏖战的痕迹

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和誓言

书在了白色的防护服上

 “不获全胜,我们不撤退!”

那紧握的拳头

是他们最坚定的承诺

他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在义乌  有这么一群人

二十四时全天候

坚守着每一个进城的卡口

后宅  上溪  青口  徐村  义亭……

人员排查  车辆劝返

他们一天里无数次重复着同一句话

“您好!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他们守护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出入口

而是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生命

他们把使命放在心上

将责任扛在肩上

舍小家顾大家

用大爱筑起了一道宝贵的生命防护线

给城内的百姓贴上了放心的标签

喉咙哑了  衣服湿了  手脚冰了

寒风暴雨中他们依然挺立

他们的名字叫交通警察

 

在义乌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原本可以陪着家人出门远游

或者与亲朋好友喝喝茶聊聊天抒抒情

一场疫情把他们所有的计划打乱

取消休假  返岗应战

这是命令  是责任  更是一种担当

他们不分昼夜 连续作战

辗转于所辖的社区村庄

检查卡口设置  安抚群众情绪  

下骆宅  东岗山 桥头 杏园  鸡鸣山  凤凰山……

还有很多很多熟悉的村子和社区

都有他们的身影

每天十七八个小时的工作

换取的是百姓二十四小时的安心安全

眼窝深陷了  手脚长出了冻疮

他们依然在奔走

 “疫情一日不消除

我们一天不放松!”

他们守着最冷的夜  做着最暖的事

用行动实践着入职时的誓言和担当

他们的名字叫镇街干部

 

在义乌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走南闯北   他们敢闯敢干 

义利双行  义字当先

大江南北,海内外都有这他们的足迹

当疫情来临

他们发出了“抗击疫情我们同行”的响亮口号

采购防疫物资的路上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微信朋友圈里有他们呐喊的声音

同学  校友  合作伙伴都是他们发动的对象

一个电话   一条微信   一份列着所需物资的传单

从义乌飞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铁皮枫斗  益生菌   抗疲劳中药制品

三千份姜茶  一千五百箱方便面 

84消毒液  喷雾器 

防护服  护目镜  手套  口罩……

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爱心捐助

这是一件件饱含着企业家温度的抗疫物资

有钱出钱   有物出物   有力出力

疫情不断  行动不止

他们的名字叫义商

 

在义乌  有这么一群人

没有豪言壮语

有的只是轻轻的一句“我来吧”

就奔走在街道社区

用热情和耐心确认居民的信息

排除每一个隐患

他们上门张贴温馨提示

提着喇叭用方言喊话

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蹲点值守居家隔离观察点

扛起查看服务留观人员重任

他们为值守人员送去姜茶和水果

把热腾腾的馒头和粽子递上

他们是后勤是预备

哪里需要他们就去哪里

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

 

在义乌  有这么一群人

宅在家

看电视  做家务  陪家人  刷朋友圈

就是一天的时光

走不了亲戚  访不了朋友

厨房  客厅 卧室 阳台

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没有大鱼大肉  山珍海味

母亲牌的果蔬面食是他们最可口的饭菜

儿女们的欢笑声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他们用自我隔离的方式呵护生命

不给医护人员添乱

不给国家添乱

在家  在家  在家

是他们这个春节最忠诚的坚守

他们的名字叫百姓

 

在义乌

有这么多的一群又一群人

他们的名字叫特警  叫城管 叫环卫工人 

叫党员突击队  叫文艺工作者……

大疫大灾面前

每个人都扛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他们是平安的守护神

是义乌大地上最美的逆行者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