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大野无疆自逍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18  已读:1612 次  文章来源:

 

大野无疆自逍遥

 

王曙光

 

    他一生酷爱山水,钟情大自然,自喻“青山客”,故有意无意间去寻找天籁,穿越长长地大野之路。于是,近年来他遍踏婺源、山青山、雁荡山……就有了眼前这本与众不同的新画作,亦有了“青山有约”座谈会专家教授对其一致称颂的感人场景。

    结识朱亦秋先生,要追溯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义乌举行“五人国画展”,被他意境清奇的画风所吸引,我便上门采访,撰写了《生命的感应和礼赞》一文,刊发于当年的《金华日报》。

      1998年7月,我们同赴西安采风,归途时他却执意要去敦煌、嘉峪关实地看看。“经费不够,就借。”后来他手持画夹,与文友一路走走停停,辗转了三千多公里,回到义乌竟捧出了厚厚一摞写生稿。翌年,他的《大夏河畔》《宝库》等作品选入浙江省中青年画家作品邀请展,并和众画家结集出版了画集。

    “大学读俄语专业,毕业后在中学教英语,为何矢志追求的是书画艺术?”朱亦秋告诉我,他从小钟爱神奇的山水,寄情家乡的红土地。所以他最初的作品主题,大都表现故乡的枣林、甘蔗田、南山坡,以及静静流淌的义乌江水。1995年和1998年,西冷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先后出版了《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掇英——朱亦秋作品选》、《中国美术家——朱亦秋画集》,其代表作就有《六月六》《秋雨》《红土岗》《夕阳红树》等。

    朱亦秋说,刚出版发行的《青山有约·写生稿》画集,收入了近些年创作的100余幅写生作品,并附录自己的几则随笔,亦凝聚了多年的创作心血,足以表达“创自家天地,走大野之路的心志和足迹”。在洗尘楼画语录一文中,他写道:“写生,既要用肉眼,更要用心眼去观察。肉眼死,心眼活。”“心胸有尘常洗涤,大野无疆自逍遥。”

    品读朱亦秋的作品,觉得平和质朴,率真从容,又不失空灵、飘逸之美感。其求新求变的态势,依然表现着大自然与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生命的美。诸如《大野之风》《灵山飞舞》均笔墨简率,朴实无华,自出机杼,心性所至,仿佛是对一种价值意义的坚守。

    与朱亦秋交谈,他也时时流露出对文学的偏爱。这位拥有省美协和省作协双重会员 “头衔”的市工商局退休干部,近些年已出版《生命碎片》《井底蛙文》《土香门第》三部散文集,正如市作协主席骆有云所云:“画家观察事物细致入微,使其文学创作表达出非同一般的思想内涵。而文学创作丰富的情感世界、探幽发微的细腻描写,也使其画作达到心灵叙述与诗意营构一种完美的结合。”

   “我学画、写作的经历很苦,动力在哪里?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留一点精神给后代,留一点美丽在人间。”在《青山有约·写生稿》出版发行座谈会上,68岁的朱亦秋发言感慨万千,他认为,画家和作家一样,都要贴近生活,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多反映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深刻表现出人民群众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