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重点专稿】要留大爱在人间(作者:何建农)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5  已读:60242 次  文章来源:

要  留  大  爱  在  人  间

——纪念改革先锋谢高华诞辰89周年

 

何建农

 

谢书记,在天堂的您是否还记得12月17日是您的89岁生日?您可还记得去年这一天第二故乡的家人们在义乌市委党校与在北京应邀出席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的您视频连线,共贺您88岁大寿?您可还记得前年,在义乌城西街道七一村农家,党的“十九大”代表何德兴和村民一起为您提前过的87岁生日、给您戴上寿星帽?您可还记得大前年在义乌江滨绿化带旁,浙江省商协会俱乐部的“粉丝”们为您86岁生日布置的简朴而热情的晚宴,世界名校博士特意从大洋彼岸赶来为您祝寿?您可还记得大大前年在上海,时任义商总会会长陈萍为您85岁生日特设的文化家宴?您可还记得大大大前年……?谢书记,在天堂的您可还记得那一串串爱的数字:您当年来义乌工作报到的日期是1982年5月20日,“520”,义乌“我爱您”;2007年10月20日,您来义乌参加博览会,热情的义乌人用107辆奔驰车相迎,“1020”,义乌人民“一定爱您”;今年您告别我们的日期是2019年10月23日,“2019”“爱您永久”、“1023”“一定爱上”……。是啊!您已深深爱上金衢这片土地,深深爱上这片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饮水思源,您调离义乌工作岗位30多年,商城人民的心、商城人民的情依然与您紧紧相连,而随着时间推移,这颗心更近,这份情更浓。 л01.jpg

图1:谢高华退休后,只要身体健康状况许可,

每年春节前都坚持来义乌为市民义务书写春联。

谢书记,回望您的一生,是改革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大爱的一生,您无愧为中国“改革先锋”的称号,无愧为中华民族的“最美奋斗者”,无愧为“大爱的使者”,无愧为“农民的儿子”。

 

一、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者,要留财富在人间

义乌百姓对谢高华这位离任30多年“父母官”的敬仰,是因为他用最佳的营商环境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是因为他“无我”为民,对名利、权力的淡泊;是因为他用瘦弱的身躯撑起无数个家庭的生存空间,筑起无数个饥寒交迫的屏障。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当年谢高华率领义乌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灵丹”。

以往媒体中报道:义乌最早开放小商品市场,是得了先发之利,才有了后来的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其实这个表述不够准确,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开放比义乌早近三年,而且当时还很红火,“汉正街模式”一度风靡全国。为什么义乌后来居上,迅速反超了呢?这就是谢高华书记用大担当、大智慧、大情怀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所至。 л02.jpg

图2:2018年12月17日,义乌家人与在北京的谢老连线 ,共贺谢老88周岁生日。

1982年9月,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后,如何把市场红起来、火起来、旺起来是谢高华书记日思夜想的课题。开放市场是基础,只能算是“扶上马”,给市场经营户创造优良宽松营商环境才是关键,这叫“送一程”。于是,谢高华书记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采取一系列举措,如提出并实施 “四个允许”,制订“兴商建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冒着巨大政治风险在市场推行方便、新颖、实用的“定额计征”税收征管办法,纳税人除了“上缴国家的,留足市场的,余下的都是自己的”。税收征管办法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不仅公平了税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还大幅度地增加了税收收入。这一“点石成金”的举措,等于给义乌挖了座“大金矿”,迅速吸引了全国各地“掏金者”。“要致富,到义乌”、“要发财,义乌来”成为当时南来北往客商的口头禅,各地市场精英纷纷加盟义乌市场,义乌迅速成了经商者乐园,购物者天堂。因此,当年谢高华书记用大爱创造的最佳营商环境是成就全球最大市场的奥妙所在,也是当年谢高华这一曾指挥“百万大军”(衢州县级市100多万人口)的“大将军”(市委书记)被“贬”到金华领导10多个人单位“小班长”(农工部部长)的主要原因。

1982年9月,义乌市场开放后,谢高华书记趁热打铁,县委作出了四条决定:一是大胆拨乱反正,对一些冤假错案予以平反,摘掉那些莫须有的帽子,为蒙冤者恢复名誉;二是县委召开大会,大力表彰经商办厂能人,明确提出,党员干部要大胆带头致富;三是召开专业户、重点户、农村致富能人先进代表大会,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勤劳致富先进代表;四是要求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群众从事商品生产经营,要开“绿灯”:工商部门要准予登记,发放营业执照;银行要给予开户;财税部门要本着“发展生产,培植税源,造福于民”的指导思想,放水养鱼、开源节流,合理收税;其他执法部门要为合法经营者保驾护航。县委还规定,要为小商品市场发展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工作,凡阻碍小商品市场发展的,要批评,甚至追究领导责任。这一系列措施推出后,义乌农民克服了“怕”字,换上了“敢”字,他们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宽松优越的营商环境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尽其才,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迅速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谢高华是改革开放时期当之无愧的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先行者。 л03.jpg

图3:义乌人民欢迎谢老回家看看

义乌历届党委、政府 “咬定青山(营商环境)不放松”、“兴商建市”不动摇,延续打造数十年优良的营商环境给义乌带来了巨大的财富:2018年,义乌农民人均年收入3.6398万,相当于改革开放前1978年136元的268倍,义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207元,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破7万的县级市并连续12年领跑全省;财政收入153.5亿,相当于1978年0.2亿的768倍;地区生产总值1239亿,相当于改革开放前1978年1.28亿的968倍;建成区面积103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改革开放前1978年2.8平方公里的近40倍,外贸出口占全省11.9%。“贸易强国桥头堡”成绩斐然,“世界小商品之都”声名远扬, “一带一路新起点”前景无量。

 

二、担当作为的改革者,要留甘泉在人间

1984年11月,谢高华调离义乌,1985年6月衢州恢复地级市建制,谢高华调任衢州市常务副市长。

回到熟悉的家乡,分管的还是熟悉的农业。这里的山川河流、百谷草木都在他的爱心里。

图4:谢高华在乌溪江引水工地

在第一次市委常委会上,他就提出上马乌溪江引水工程(简称:乌引工程)。

衢州多丘陵,倾斜度大,蓄不住水,从古至今就多旱灾,白居易在衢留驻时曾留下“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诗句。

解放后,谢高华参加了铜山源水库建设,也为建设湖南镇电站做过后勤服务,甚至曾在黄坛口水库里打洞“偷水”,他太知道水利设施对民生重要性了。

谢高华早已统计过,“乌引工程”如果建成,将给衢南23万亩农田送去甘泉,使25万亩荒丘和溪滩得到开垦,为沿线30多万居民送上优质饮用水,让4个工业区和大批厂矿有充足水源。

去义乌任职前,谢高华曾提议建设“乌引工程”,因各种原因搁浅。

回到衢州,他已经“奔六”,这应该是他仕途的最后一站了,努力奋斗了几十年,胃也被切除四分之三,按理说可以好好歇歇,可“乌引工程”是他为家乡人民造福的一个梦,他想完成。

在谢高华一次次努力下,1988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兴建“乌引工程”,谢高华担任衢州市“乌引工程”建设总指挥。这年,他57岁,立下铿锵誓言:“乌引工程”不完工退休也要在工地。

“乌引工程”是民办公助项目,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整个工程投入2.88亿元,土石方省里仅补助15%,主要建筑物省里补助85%,缺口大。谢高华提出要依靠人民的力量。 л08.jpg

图5:乌溪江引水工程胜利通水场景

人民水利人民建。先是全市上下捐款,一年时间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再是全民发动投工投劳,多的时候,几万人在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很是壮观。

谢高华更是身先士卒,几乎每天吃住在工地,有问题就及时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乌引工程”衢州段总长53公里,跨越10条溪流,穿过18座山,谢高华到过每一处工地,登过每一座山,钻过每一个隧洞,对工程的情况清清楚楚。“有一次隧洞塌方,人家不敢上去,他都60来岁了,坚持要爬上去看看地质条件” 谢高华当年同事如是说,“他的大爱和实干精神鼓舞了我们,大家劲往一处使,全力把工程建好。”在谢高华的艰苦带领下,1994年8月4日,“乌引工程”终于实现全线通水。

谢老是去年11月10晚在家中不慎摔倒骨折的,11月13日晚上在衢州人民医院动手术,术后昏迷两天,他怕义乌老朋友惦记,11月15日傍晚神志刚清醒就非要让孙子谢俊给笔者打视频电话。 谢老说:“建农,我又回来了,我到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那里报到,他们说我对党、对人民做得工作还不够,没有资格来报到,所以我又回来了;建农,拜托了,若你们能帮助我,共同为义乌再做成一件事,那就是引水,我就可能有点资格了,我就心安了”。“还有,明年春节前,再让我到义乌为大家写一次春联好不好?” 真是快九十岁的人操着十九岁人的心啊! л05.jpg

图6:2017年,十九大党代表何德兴等在农家为谢老祝寿

今年1月10日,笔者和宁波商会会长周建强到衢州人民医院接谢老出院回家时又谈到了义乌引水话题。从谢老家告别出来,我们到“乌引工程”渠道枢纽处,渠道里清澈的乌溪江水平静而有力地流动着。谢高华当年同事说,这条谢高华呕心沥血6年建成的“江南红旗渠”,为衢州、金华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乌引精神”,更是留给衢州、金华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

笔者在与谢老退休后20多年较频繁接触中,无数次谈到这个重复的“乌引”话题,他老人家还多次请来衢州老板交流,建议和义乌老板们共同组建“义乌市第二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用民间的力量,完成乌溪江水引入义乌工程。每每聊“乌引”话题,老人家如数家珍,异常兴奋:衢州是我省唯一拥有饮用国家一级地表水源的地级市,人均拥有4000立方水,为全省人均的2倍。义乌的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合起来超过200万,加上企业用水 ,每年水缺口较大,尽管2005年以来,义乌从东阳横锦水库引水,但每年引水量仅5000万立方来,而衢州光乌溪江上的湖南镇、黄坛口两座水库的库容就达17亿立方米,每年至少2亿立方水付之东流,太可惜了,要是流向我们义乌 ,即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义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美好生话起多大作用呀!引水义乌,让我和义乌父老乡亲共饮一江水这个梦想不实现,我死不瞑目啊! л04.jpg

图7:2018年10月19日,谢老和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主要原型人物,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旧址公园喜相逢。

谢老常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像乌溪江引水这样的民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苦干实干。谢高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胸怀大爱之心,才能苦干实干,唯有苦干实干,才能为老百姓谋得福祉。新时代,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需要我们弘扬和践行胸怀大爱、苦干实干精神。

 

三、初心使命的守护者,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强调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谢高华是初心使命的坚定守护者。

谢高华一生不打牌、不钓鱼、不善喝酒,一年到头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讲到公而忘私,谢高华的家人不无凄苦,感受真切,并认为这是成全谢高华这个共产党人应该付出的代价!自从去年底谢老因病住院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笔者与他的二儿子谢新彪有了更多近距离的接触,也拜读了新华社高级记者刘荒采写他的《叫声父亲  有时好沉重》一文。谢书记是个工作狂,几乎没有星期天,多数除夕年夜饭也都因公回不了家。五个子女结婚,他一次也没参加婚礼,笔者就此事当面和谢老半开玩笑说他“不讲亲情”,老人家感慨地说“建农啊,我工作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参加啊!”是啊,人们有所不知,当年在衢州,市委书记、市长仅配一个秘书,而谢高华常务副市长却配有工作能力极强的两个秘书,其中当年秘书吴宝才告诉笔者 ,谢老当年工作强度非常大,要求非常高,因为谢老能力强、干实事,机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大事小事都找他解决 ,我们身边工作人员一般很难跟上他的超强工作节奏。更有甚者,他的二子谢新彪从中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回国途径衢州火车站,很想见见家人,他的弟弟、妹妹想搭父亲的顺风车去车站被严厉拒绝,理由是“家里人不能享用公车”,当谢新彪兄妹跑步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走。谢新彪在部队提干转业后,原先安排方案是进衢州市委组织部,但此事被时任衢州市常务副市长的谢高华知道后坚决不让,理由是“凡是我管到的地方你都不能去”。还有件事更令人动容: 1993年7月中旬,谢高华率代表团前往前苏联考察引进一个动力项目, 7月19日下午,回乡下老家看望谢老母亲的退休爱人方松卿(曾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坐小叔家孩子的摩托车返程。眼看着离家没多远了,她想让侄子早点回去,就下车自己往家走。当时下着小雨,她打着伞,拿着包裹,在经过铁路道口时,被呼啸而过的火车裹入轮下……。笔者和谢老曾谈起此事,老人家悲伤地说 ,出事当天,曾有人提起下雨天,用闲着的公车接送一次,但被我爱人拒绝:不光因为老谢的严厉要求 ,我也是党员,要守住清白,破一次例就可能有第二次。谢老只有公敌而没有私仇,正因为他心底无私,才会无畏直言,无意得罪了他人;正因为他对子女过于的严格要求,守住底线,留住清白,家人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导致才华横溢的长子谢林海英年早逝。这不禁使人想起了于谦《石灰吟》中的两句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л06.jpg

图8:新华社记者谢云挺(右)、本文作者在谢老家合影

谢老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并以德报怨。1966年,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当了10年衢州杜泽区区委书记的谢高华被打倒。1969年,“公检法”被砸烂,红卫兵造反司令部以“走资派”、“现行反革命”罪判处谢高华有期徒刑20年,同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在石灰窑里劳动改造。这年夏天,“红卫兵少将”们三次策划实施谋害谢高华, 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谢高华三次死里逃生, 对谋害之人刻骨铭心。但过若干年谢高华主政衢县后,仅一概不予追究,还主动替他们“隐姓埋名”。谢老对笔者说,“文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都还年轻,若给他们处理或判刑,不仅可能毁了他们一生,而且还殃及无辜家人。

л07.jpg

图9:义乌人民欢迎谢老场景

行笔至此,想起了今年10月26日,义乌人民送别谢老的挽联:“谢天谢地谢高华,富国富民富大家”、 “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大爱在人间”!   

 

(作者系《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一书作者之一、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义乌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