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与健康(连载)02
【编者语】近日,又收到一位资深健康专家、科普作家发来的《饮水与健康》。全文用科普手法,通俗易懂的讲述——饮水与健康。现分若干节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第二节 水与生命
生命的起源和孕育离不开水,水消失生命即消失。地球上有不需要阳光和氧气的生物,但绝对没有不需要水的生物。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
一、水与人体的组成
人体的70%是水,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地球的缩影。
图4-3 人体各组织的含水量
人体内含水量与人的年龄、胖瘦、性别等有关。年龄越小体内水分含量越多;同样年龄、瘦人水分较高;同样年龄,女性体内含水量比男性要少。
水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结合水,它与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参与机体生命物质生化活动和生理活动。另一种称之为自由水,是指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可以自由流动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还有一种水称为代谢水,是由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水。
二、水的营养生理功能
1.组成体液
2.参与并促进代谢反应;
3.调节体温;
4.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5.是机体良好的润滑剂;
6.能提高膳食的营养价值;
7.促进机体工作效率;
8.(每天多喝水、喝好水)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三、人体的水需要
(一)人体水平衡
人体就是一个平衡体,任何一个系统失去平衡,人体就有可能出现危险。人体的水平衡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每日摄入的水分和排出的水分大致平衡(基本相等),它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还可以有效防止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反映身体水平衡的常用指标包括血浆渗透压、尿液指标和体重变化等。
(二)人体内水的来源
主要有三个:一是饮水占50%;二是食物中的水为40%左右;三是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占10%左右。
(三)体内水的排出
主要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俗称小便)的形式排出,约占60%;其次是经由呼吸系统排出,皮肤和汗液蒸发以及随粪便排出。
(四)人体饮水推荐量
人体的水需要量受环境温度和湿度、运动量的大小、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状态等多重因素影响。婴幼儿饮水量以单位体重计算远大于成人,5KG体重婴儿每日饮水量为0.75L,10KG的幼儿每日饮水量为1L。
表4-1 美国儿童青少年饮水推荐量表
年龄组 | 日适宜饮水量(L/D) | 假设前提 | |
儿童 | 1~3岁 | 1.3 | 饮料总量约为0.9L,包括饮用水 |
4~8岁 | 1.4 | 饮料总量约为1.2L,包括饮用水 | |
男性青少年 | 9~13岁 | 2.4 | 饮料总量约为1.8L,包括饮用水 |
14~18岁 | 3.3 | 饮料总量约为2.6L,包括饮用水 | |
女性青少年 | 9~13岁 | 2.1 | 饮料总量约为1.6L,包括饮用水 |
14~18岁 | 2.3 | 饮料总量约为1.8L,包括饮用水 |
WHO推荐成人每日适宜饮水量表如下:
表4-2 WHO每日饮水推荐量表
组别 | 不同条件下需水量(L/人) | ||
常温 | 高温轻体力劳动 | 特殊时期 | |
成年女性 | 2.2 | 4.5
| 怀孕4.8 |
哺乳5.5 | |||
成年男性 | 2.9 | 4.5 |
四、水与大脑认知
脑是人的神经活动最活跃的部位,血液供应、氧的利用和能量的消耗都很大。人脑虽只占人体总体中的2%,但耗氧量占全身耗氧的20%—50%。各种物质在充分的水合作用下,氧气供应充足,钠、钾离子和水平衡,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快。若长期脱水,大脑容易萎缩,认知水平下降。因此,我们每天饮用的水是否充足,饮用水的品质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很大影响,可以说水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我们要多喝水、喝好水,防止大脑细胞脱水。
五、中医对水的认识。
(一)养生益寿当如水
中国古代先哲认为宇宙间是“天一生水”,有了水然后衍生出万物;而中医有把水分为天水、地水两大类。中医认为有关水与人体健康长寿的最高准则是天然、干净、利于愈病和健身。汉语中“饮食”一词的正确含义是“饮水在先,进食在后”。明代著名医药学专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一书中将水列为各篇之首。中医崇尚泉水、流动的水、新汲的水和松柏、花露的水,明确指出除清冽的山泉可掬饮外,一般不宜生饮,生饮水人易生蛔虫和患胃肠道疾病。
中医特别强调饮水应得宜。体质偏热或患热病、或患不利,内蒸外泄,水津大伤,均应及时补充水分,并可加入荸荠汁、梨汁、甘蔗汁、西瓜汁、海蜇等清热生津;而体质偏寒、痰饮较盛出现肢体皮下浮肿或肢体困重、舌苔厚腻、口不渴者宜少饮水,以免助湿和(或)水积为患。
(二)中医眼中的生命之水——津液
中医学将人体中除血液之外,一切正常的水液统称为津液;而把津液与气血放在一起,是构成人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津液不仅是人体细胞组织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而且还承担如下多项重要生理功能:一是滋润器官,濡养脏腑;二是化生血液,充盈血脉;三是调节阴阳,维持平衡;四是参与代谢,排泄废物。当人的津液代谢异常,按其虚实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叫作津液不足、机体失养;另一类则称之为津液停聚、化生痰湿。
中医养生十分注重养津生液护脏腑。中医认为,人的津液运行于全身,但它又分属与五脏,因此养津液其实就是在养五脏,而五脏又是人体的核心器官,五脏得养,人才能健康平安。诚如中国的传统养身秘术,十分强调人们要分泌并保存好口腔内的唾液。
(三)细胞如鱼,健康在水
对于中医的理念更新,很多专家学者都做着不断的尝试,并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融入到中医理论与实践中去,不断丰富理论让现代中医更加的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人体最基本的生命体是细胞,细胞的生命在于不断与周围的水交换营养素等生命物质。现代中医专家就有将细胞形象地比喻成鱼,而人体的健康关键在于细胞所赖以生存的水质,并由此产生一门新的中医学术流派——《中医流体学》。
犹如养鱼一样,鱼生病了,往往并不需要给鱼治病,而是更换水质,加入新鲜水,同时排出污染水质,用水质净化剂洁净水质,补充鱼生活所需的矿物盐等,鱼的病就好了,鱼缸自然也就会充满了生机。在中医流体学理论看来,中医药调理也就是朝着水质调理的方向去,水质好了,细胞的生命力自然就旺盛,人的健康状况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