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唯一命名的茶叶:都匀毛尖
—— 茶色茶香茶故事系列散文之十七
苏洪生
喝茶,是毛主席的一大嗜好,并对茶叶历史和茶文化也十分熟稔。他说,最早种茶、饮茶都在中国,可能在9世纪首先传入日本,后来才传到欧洲、印度。他也知道唐朝陆羽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门著作,常说“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做的贡献”。毛主席还把茶作为“药”来看待,生前曾对他的保健医生徐涛这样说:“我的生活里有四味药:吃饭、睡觉、喝茶、大小便。能睡、能吃、能喝、大小便顺利,比什么别的药都好。”他还引经据典:“茶可以益思、明目、少卧、轻身,这些可是你们的药学祖师爷李时珍说的。”
1956年,都匀团山村谭修芬、王顺天、谭修楷等青年团员,采摘加工“雨前茶”寄送毛泽东同志。当年6月9日,当地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毛泽东同志亲笔信,内容为:“高级农业社都匀茶农:此茶很好,我已收到,今后高山多种茶。我看此茶命名为毛尖茶。”
图1 毛泽东主席1956年给都匀茶农的复信
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而且说都匀毛尖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获优质奖。
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已开始行销海外”。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都匀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雨热同季,属国内少见的冬日温煦、夏季清凉的旅游度假型气候。都匀市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有布依、苗、水、瑶等33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08%。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10个镇、8个乡(其中有3个水族自治乡)。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23.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7万(含流动人口)。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图2 都匀茶农茶山采茶景象
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图3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多,因为都匀毛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芳香物质和维生素A、B1、B2、C、K等以及水溶性矿物质。茶叶内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促使人体血管壁松弛,并能增加血管有效直径,保持血管壁一定弹性,消除脉管痉挛。毛尖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对松弛血管壁的效应更显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受血管紧张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紧张素活力,就能达到降压作用。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对人体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常饮茶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不饮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净化人体机能。茶叶中具有嘌呤碱、腺嘌呤等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可与磷酸、戊糖等物质形成核甘酸,核甘酸类物中的ATP、GTP等化合物对脂类物质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含氮化合物具有极妙的分解、转化作用,使其分解转化成可溶性吸收物质,从而达到消脂作用,具有净化人体消化器官的作用。茶叶中的黄烷醇可使人体消化道松弛,净化消化道器官中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同时还对胃、肾、肝脏履行特殊的净化作用,不但有助于脂肪等物质的消化,而且还能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
抗癌物质的突变作用。茶叶中抗氧化组合提取物GAT有抑制黄曲霉素、苯并吡等致癌物质的突变作用,故有抑制肿瘤转移的效应;茶叶中含有大量EGCG,它能有效地抑制人体中促瘤剂活性,可有效地防癌细胞的生成;茶叶提取物T—8750剂对胃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硝胺及亚硝基化合物,而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是阻断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活性物质。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越多,抗癌作用也就越强。
图4 2007年5月都匀市被授予“中国毛尖茶都”称号
相传在很早以前,都匀地区有一个蛮王,蛮王有九个儿子和九十个姑娘,蛮王老了,突然得了伤寒,病倒在床,他对儿女们说:“谁能找到药治好我的病,谁就管天下。”九个儿子找来九样药,都没治好。九十个姑娘去找来的全是一样药——茶叶,却医好了病。蛮王问:“从何处找来?是谁给的?”姑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从云雾山上采来,是绿仙雀给的。”蛮王连服三天,眼明神爽,高兴地说:“真比仙丹灵验!现在我让位给你们了,但我有个希望,你们再去找点茶种来栽,今后谁生病,都能治好,岂不更好?”姑娘们第二天到了云雾山,不见绿仙雀了,也不知道茶树怎么栽种。她们在一株高大的茶树王树下求拜三天三夜,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派一只绿仙雀和一群百灵鸟从云中飞来,不停地叫:“毛尖…茶,毛尖…茶。”姑娘们说明来意,绿仙雀立刻变成一位美貌而聪明的茶姐一边采茶一边说:“姊妹们,要找茶种好办,但首先要做到三条:一是要有一双剪刀似的手,平时可以采茶,坏人来偷茶时,就夹断他的爪爪(方言,手的意思);二是要能变成我这样的尖尖嘴,去捕捉茶林中的害虫;三是要能用它医治人间疾苦,让百姓健康长寿。”姑娘们异口同声地说:“保证做到这三条,请茶姐多多指点。”茶姐拉着这群姑娘的手,叽叽咕咕,指指划划,面授密决,姑娘们一阵欢笑,高兴得边唱边跳《仙女采茶舞》。
姑娘们终于得到了茶种,她们回到都匀后头一年种在蟒山顶,被冰雹打枯了;第二年种在蟒山半山腰,又被霜雪扎死了;第三年姑娘们种在蟒山脚下。由于前两次的失败,这次他们更加精心栽培,细心管理,茶苗长势越来越好,变成了一片茂盛的茶园,人们就叫这地方为茶农。为了不忘记绿仙雀的指点,后来这茶就取名叫“都匀毛尖茶”。都匀蛮王有了这茶园,国泰民康。但不知过了多少代,传说到了明洪武调北征南的时候,有一支官兵驻扎在都匀薛家堡。由于水土不服,很多士兵都病倒了,上吐下泻,喊爹叫娘。当地一位布依老人晓得这病情后,就主动带上一把盐、茶、米、豆,煮汤给官兵喝,一人三碗,终于把病治好了。后来,有一位将领打听到主要是茶叶的妙用后,就在市场上悄悄买得一包都匀毛尖茶,带回京城报功。皇帝品尝后,觉得很开胃,又是一付良药,连连点头说:“太好了,太好了!”此后就每年派专人来都匀要上贡茶——都匀毛尖茶。有一年,京城一帮官兵来收贡茶,却一两也收不到。他们气急了,亲自跑到蟒山下的茶农一看,只见十来个采茶的姑娘马上变成一群绿仙雀,飞来啄这伙狗腿子的眼睛,官兵们在茶农无立脚之地。他们听说都匀牛场还有一片茶园,又赶忙跑到牛场来,但牛场的茶园又被几十头牛马拉屎拉尿淋茶树了。官兵们得不到贡茶,怕回到京城交不了差。正在为难时,都匀蛮王的一位长官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呀,这样吧,你们回京城后,就说都匀一带的毛尖茶,统统被有毒的绿尖嘴雀啄过,又淋上牛屎马尿,根本不能吃了,做药也不灵验了。”皇帝听了这番话后,信以为真,从此减免了贡茶。但好景不长,事隔两三年,京城又来了一伙官兵。他们来到都匀后,巧立名目,敲诈勒索,贡茶年年猛增,弄得茶农倾家荡产,茶园也变成一片荒丘。
作者简介:苏洪生,男,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人,婺城区首席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浙江省茶叶学会会员、金华市茶叶学会副秘书长、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婺城区作家协会理事。30多年来,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主持或参与有机茶、机械化采茶、茶树新品种、名茶创制等项目及课题的研究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省(部)级、市级、区级等各类农业科技奖18项,其中《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推广应用》项目分别获农业部农业丰收二、三等奖;在《中国茶叶》《中国茶叶加工》《茶叶科学技术》《茶叶》等省级以上权威专业刊物发表论文65篇,其中15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撰写科普文章150多篇;在《农民日报》《农村信息报》《北京日报》《金华日报》《世界诗人信使》《诗刊》《西湖》《三月》等2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380多首;另有《黑茶,从一个美丽的错误开始》近20篇散文在《茶博览》等杂志发表,有20多首诗作获省、市、区文学作品创作奖,在1991年中国诗星评选活动中授予“中国诗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