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返回 > 网站首页

吴 越:笔墨润铜山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01  已读:1162 次  文章来源:

笔墨润铜山

 

吴 越

 

微信图片_20190901102706.jpg 

吴建华 书(义乌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义亭镇铜山书画社选送  (金 滢/摄) 

这是清朝义乌文人王元庚携友人登临铜山时写的一首纪游诗,载于嘉庆《义乌县志》之“山”卷中。诗中描绘出铜山的突兀巍峨特点,以及树接云雨、晨钟暮鼓的景象,并可寄趣于石室烹茗听禅韵,抒怀于高台涤尘圆天心的家乡胜境之中。

那么,对铜山情有独钟的王元庚又是何许人也。据嘉庆《义乌县志》载:王元庚(1707—1787),字信乾,号一奄,佛堂镇王宅村人。幼就塾师,矢口成诵,搦笔成章,性喜青山绿水,博览名章杰书。两岁时就随父居皖太湖,后抵云南,再入甘肃,随进潼关、嘉峪、玉门、酒泉,历时二十余载。纵观名山大川,宦游胜历秀水。常与友人弄月吟风,挥毫潇洒。人喻七松居士郑薰,五柳先生陶渊明,千古奇人徐霞客,皆称:白谷先生。

鉴于王元庚的为人处世和乡坊影响,清嘉庆己未、庚申(1799—1800)年间,义乌县续修县志,县宪慕其高风亮节,含怀酌而弄风吟月,寄丝桐而高山流水。遣儒学师采撷王元庚生平旧迹,编入县志隐逸传中。

铜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能让一位走遍名山大川、人称“徐霞客”的王元庚携友交游其中,并且赋得纪游诗呢?这自然有其独特之处。

铜山,也称铜山岩,是现在义亭镇的一座最高山,虽称为山,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都不过百来米。但是,山虽不高却是义亭的一处自然胜景之地,更有其人文与历史的内涵积淀。《永乐大典》记载:“铜山岩,在浙江金华府去郡之西南三十里智者乡。铜山之顶,深十数丈,阔也如之,若房间然。父老言古有铜牛,见众逐之,投山前塘中,时谓铜精。遂以铜山名。旁有铜山庙,祈甿,岁设白佛斋于岩下,以企秋成,白佛不知何神。”

据此我们知道了“铜山”一名的来历,同时窥视铜山古之已有寺有庙。铜山最先有供奉白佛的“白佛斋”。  

据传在古代某年,久旱不雨。有一个裹着白布的木雕佛像,从兰溪沿兰江逆水而上经婺江到义乌境,时人发现此逆水而上木雕像甚感奇异,遂将其捞起,置铜山建斋堂供奉,每逢旱年祈雨遂成。因此,铜山便有祈福遂愿绵延不断的香火。后来,在铜山顶又依岩筑寺供奉释迦、观音及胡公等诸多神佛。于是,铜山庙会也应运而生。每年农历九月九,重阳之际,义亭铜山庙会热闹非凡。近者四邻八乡,远者周边县市的香客商贾熙熙攘攘集于义亭共襄一年一度的重阳庙会。

铜山钟灵毓秀的自然美景,昔日有一代隐逸文人王元庚钟情,留下赞美铜山胜景的诗章;今天有邑人书家建华屡屡饱蘸浓墨挥笔书写《铜山纪游》一诗。前几年,义亭镇书画联谊会作品展于绣湖华川书舍,他以一幅尽显“王孟津”形神草书力作深得行内人士大加赞赏。于今再度创作以飨读者。

此作品书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雄健恣肆,骨力畅达,运笔浓淡虚实,变化多端。布局小中见大有张势,章法循规出矩含奇崛。

建华兄,延陵吴氏。幼承庭训,趣兴墨池,不惑年始遍临诸家名帖,至遇觉斯草书渐入佳境,心性与之相通,然一发不可收,追本溯源,汲古得新,蓄古意于毫端,创新奇在剡藤。

建华兄学书累有年头,但行事低调,从不受赛事虚名左右,将三余尽用在案几灯下提按顿挫,勾勒皴点上,因此,不但在书法上达到一定艺术层次,同时,绘画上也让人刮目相看了。

 

——来源:20190901义乌商报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