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七十年 作家赤岸行05
老街的乡愁记忆
刘国进
初秋时节,在“顺风”国旅的精心安排下,文学界的一批作家相约走进尚阳村——这个距城区30公里的义西南古村落。虽有宽阔的义武公路可走,但我们还是走乡村老公路,一路蜿蜒曲折的乡道树荫,一路南乡山水田园风景。
古村落是乡村地域文化的固化载体,是展现乡愁文脉最好的印记。从尚阳村口古色古香的大牌坊进入,村中央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600余米的尚阳老街,中间略弯曲,首尾不能相望,两侧细长巷弄纵横交错,宽窄不一,呈鱼骨架形状布局。
藏风聚气的尚阳村 王建明摄
据说在宋代尚阳老街就已形成,已有800多年历史。徜徉老街,仿佛穿越时光岁月,走进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恬淡优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街幽深洁净,狭长,最窄处仅能过两人,青石板铺就,依旧原汁原味。一些老字号商铺、老手艺老作坊依然存在,如细针密密缝的“老太婆布鞋”店,精心烹制的“毛建军梨膏糖作坊”,这些传统非遗技艺有很多,沿街众多的挂面店、理发铺、杂货铺,木匠铺、裁缝店、老客栈、竹编店等,让你仿佛回到过去,触摸乡愁柔软的记忆深处,韵味无穷。
浓缩在绵长岁月 王曙光摄
老街古巷留遗风 王建明摄
这里虽离县城偏远,但过去永康到金华的古道经过这里,后来是义乌十八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曾经的尚阳乡政府所在地。据“顺风”国旅的王总介绍,这里至上世纪90年代初之前是义西南商贸聚集地,当时义乌有集市共有32处,尚阳街就是其中之一,农历每旬逢一、四、七集市,来自本地及武义、永康、金华等邻近四邻八乡百姓来赶集,摆摊交易,他们带来茶叶、药材、鸡蛋、竹木等山货出售,换回油盐酱醋等生活日用。当时老街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沿街的叫卖声汇成老街热闹的乐章,古朴的老街见证了岁月沧桑和曾经的繁华。
而今时光流失,年轻人纷纷出去闯荡,村里留下来的多数是老人,老街变得寂静起来,昔日繁华渐成记忆,然岁月时光在此沉淀下来……
那是砖上青苔,那是古屋老铺,老街承载着乡民无法割舍的乡愁情结。
驻足之间的乡愁 王曙光摄
行走街巷,静悄悄,偶遇白发老者,精神矍铄,目光柔和,神情怡然。守着店铺的多数也是老人,有的慢条斯理做着手工,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在下棋子,似乎并不在买卖。与他们交谈,柔柔语调,眯眯微笑,平和自然,与其说守着生意,不如说静守着恬静的生活,这里的悠闲,这里的恬静,真得让人羡慕。
匠心别具十八间 王建明摄
老街两侧有不少古厅堂,多为百年以上的清代建筑,古风古貌古韵,翘角飞檐马头墙,青砖黛瓦,一幢紧挨一幢,原有十八厅,至今仍保存有至斯堂、承德堂、六行堂、光裕堂、荣华堂、树滋堂、绍衣堂、敬修堂、崇德堂、环翠堂、观德堂、石板门厅、九思堂等十六座,总面积有四万多平方米,最古老的是明代建筑。
古厅是当时家族的门面,所以建筑布局都很规整,中大堂,左右厢房,前后三进,高大台门,恢弘大气,最能体现建筑精华。其柱梁、牛腿、门窗遍布精致雕刻,木雕、石雕、砖雕精雕细刻,比比皆是,精美绝伦,体现出“有梁皆可雕,有雕必成图,有图皆由意,有意皆精神”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弥足珍贵。这些厅堂前面大都有两三百平米的小门堂,用于农耕晾晒,周围是三代以内聚族环居的老房子,而大厅则是聚族集体活动的场所,也体现出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神。
走进时光隧道 姚祎摄
老屋旧瓦,斑驳门扉、老厅古巷,雕花刻画。沿巷弄走过,发现总有清澈溪流跟随而来,令人称奇。每家门前屋后清石板露口,都可见米宽的涓涓细流,如丝带般绕墙蜿蜒而过。据介绍,流水来自于高陂山古寺水库,户依清流而建,水流伴户而行,这是尚阳古村一道独特景观。流水无言胜有言,淡淡诗意是山居,古村老街因流水而生气灵动起来。
走过曲折弄堂里巷,来到光裕堂(又称福寿堂、砖厅),这是几个大厅中面积较大的一个,村里每年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大都在此筹备举行,如迎花烛闹元宵、胡公殿庙会、拉线狮子舞、竹编比赛等,地道乡土味。古厅藏有一盏巨型六帘珠灯,从大厅顶端垂挂下来,足有四五米高,直径有两三米,用了120万颗珠子串成穿成,重有400斤,让人惊艳不已。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存在,现誉为古村镇宅之宝。
光裕堂里藏“遗珠” 王建明摄
时光如白驹过隙,拉不住岁月,回不了过去。乡愁情怀已被快节奏的技术所冲淡,我们遍寻不着。原来它就在这里,飘散于街头巷陌的民俗中,浓缩于精雕细琢的古民居中,沉淀在田原农耕的记忆中。
走过老街,一如翻开尘封的历史,依稀还能感受当年的热闹与繁华。
老街是一部影集,将连绵时光定格,传承着古老的文化,浓缩着乡愁情结……
老街是一部故事书,追述着如烟往事,淡淡岁月,见证着历史兴衰变迁……
在繁华市井的当下,我们总想找寻慢生活,总想寻找远去的乡愁记忆,摆脱名利羁绊,找寻本真,原来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