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系列专稿】辉煌七十年 作家赤岸行02:晓峰村的烽火印记(作者:王曙光)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26  已读:1898 次  文章来源:

辉煌七十年 作家赤岸行02

 

晓峰村的烽火印记 

王曙光 文图 

那天赴鱼曹头村采风,因路面塌方即折回到晓峰。一路风光无限,村头的和谐亭映入眼帘。

记者职业的关系,到过晓峰村多次,印象中,这个村与毗邻的山盆等村一样,曾受当年日寇铁蹄的践踏。据义乌县志记载,1942年5月21日,义乌沦陷,日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地方一度沦为无政府状态。晓峰村就成为了国民党义乌县政府的“根据地”,屡遭日寇的涂炭。 

今非昔比的国民党义乌县政府主要办公地——“十四间”

时光瞬间而过,来到当年国民党义乌县政府的主要办公地“十四间”,只见楼房破损,凌乱不堪,堆积着各种杂物,难以想象这便是77年前的“首脑”场所。资料显示,当时晓峰村水丰林茂,上山古道多岭,选择这里做办公地点,是基于这座四合院式的泥砖房,后门的山路能通向林区,方便撤退。尽管考虑周全,由于奸细告密,灾难还是降临:一个初秋的早晨,40多个日本兵分成三路偷袭了晓峰村,霎时机炮声四起,毫无防备的警员匆忙应战,边打边撤。一战下来,有10余名警员牺牲,3名百姓被杀,“绿山岗”染红了抗日战士们的鲜血。 

难忘的历史印记,那“十四间”二楼外墙上方的圆洞

晓峰村起源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原名为隆垣村。隆垣,子孙兴盛、村落永固之意也。后为深坞坑,现名的晓峰村是新中国成立后所改,寓意“晓日东升、峰峦叠翠”的蓬勃美丽景象。站在高高的山岗,极目望去,这里四面环山,峰连峰,峰拥峰,林木苍翠。近俯山村,房屋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

不远处,“十四间”的二楼外墙上方,一个圆洞则清晰可辨。一旁的老人说,这个圆洞是当年“首脑机关”作瞭望放哨之用,可看清通村的主路。 

看今日之晓峰,分外妖娆!

赤岸地缘独特,峰峦层叠,晓峰村是义乌最南端的小山村,平均海拔425米,最高山峰四天坪大尖海拔817米,主要的山脉使其与周边地区形成多重屏障,它一度成为抗战根据地便顺理成章了。

我们走着,望着,寻觅着,思索着,抗战期间的“下新屋”四合院呢?胡氏宗祠呢?我们叩击大门,却紧紧地锁着门。但我们忘不了阵亡战士的尸体埋在了黄泥山头的靛青洞里,重伤逝去的警员安葬在横岭,还有“义祭碑”前牺牲的战士深埋在东阳坪大田的一个无名角落里…… 

紧闭大门的胡氏宗祠

一个英雄倒下,千万个英雄站起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义南地区抗日组织(简称“南联”)风云再起,先驱志士们书写着可歌可泣的故事,描绘着有声有色的抗战画卷。

抗战硝烟起,县府驻扎地;鲜血洒热土,回望情依依。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