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王锦豪:三角毛店寻古建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9  已读:1201 次  文章来源:

三角毛店寻古建

 

王锦豪

 

坐落于五指山下,侧面被枫坑水库、吴溪包围的义乌赤岸镇三角毛店村,风景秀丽,村风淳朴,这里的老街,至今还保留着原有的格局,“丁”字形的街道,而两侧一幢幢古建错落有致,褪色后的白墙灰瓦也倍显沧桑。

和济堂是一处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虽历经风雨沧桑,却依旧透露着平和淡定。门前的卵石路依旧保存着,门楣上方墨书的“和济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这是一处前后四进、均三开间的江南民居,共有38间房子,规模颇大,布局合理,整体呈四合院式。驻足细看,第一进前厅,前檐墙设五花马头墙,倒座式,为敞开厅;第二进正厅,二层,重檐,明间敞开;第三进为堂楼,系二层;第四进也为堂楼,明间敞开。目光所及,用材粗壮,无不雕梁画栋,两侧厢房板壁所雕刻的凤凰牡丹及古代戏曲人物等图案精美别致,有巧夺天工之美。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和济堂是由毛祥振、毛祥泽、毛祥拣三兄弟所建,他们当中一个是秀才,另两个以种田为主,家境殷实,但都勤俭持家,聪慧过人,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浩大气派的和济堂终于在1900年完工。据说,冯雪峰曾在此创作《卢代之死》,只可惜没能留下半点痕迹。

 在毛店,可以深切地领会雕梁画栋的深刻含义;在毛店,可以真正探寻古建筑的奥妙与神奇。在毛店街上,凡是保存完整的建筑,不论是一砖一瓦,还是一门一窗,乃至柱脚房梁的花纹图案,都无一不是精雕细琢的。

清代风格的润德堂布局完整,中进用材考究,雕刻精美,具有地方特色。建筑坐北朝南,占地328.3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前进为穿斗式结构;中进为五架抬梁前后双步,四柱九檩,斗拱、雀替雕刻精美;后进为两层,穿斗式结构。后进屋面均为硬三式,阴阳合瓦,有穿堂相连。

一排排被沧桑岁月剥蚀过的老屋,依然经受着时间和风雨的考验,古朴而纯正的色调让人浮想联翩。

十八间是毛店数一数二的清代建筑。整个建筑呈四合院式,前后二进,左右设厢房,保持完整,用材讲究,建筑高大,做工考究,文物价值较高。门厅前置石库门,门上嵌一青石匾,行书阳刻“所其无逸”四字,(“所其无逸”出自《尚书·无逸》,为周公训诫成王所作,意为告诫当官之人自如即不该贪图安逸,要以民众利益为先。)边上砖雕栩栩如生。门厅、正厅、均为三开间,与左右两厢均有穿堂相连,置重檐,为穿斗式结构。牛腿、雀替、天花、门窗雕刻精美。触摸着一百多载岁月的青砖,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质感。里面的一砖一瓦,无不记录着这座古建和它的主人曾经的辉煌。

在毛店,坞菇山摩崖石刻应是山水间一抹浓妆素裹的风景。 可以说,每一块摩崖石刻都是珍贵的历史记载,更是文化的延续。摩崖石刻在村外坞菇山下西部岩石上。刻有“景泰丙子至已卯莲年(1456—1459)大旱,开通水甽,貌儿塘、耙塘、藕荷塘,放水承注坞菇山下横路山下田地囗囗四斗耳”。这是记载古代水利、气象的珍贵资料。让人领略到古人追求丰衣足食的坚毅。

就这样,三角毛店扎根在心底,任凭天荒地老。

timg (1).jp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