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怜幽草
——倪仁吉《暮春》诗散发一缕淡淡愁绪
骆有云/文
暮 春
●倪仁吉(清)
飘尽庭花春暮天,日长绣倦正高眠。
忽惊雕梁燕子过,一点香泥堕榻前。
楼日青 书(金花/摄)
楼日青,浙江义乌人,1957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即酷爱书画艺术,临池不懈,不辍笔耕。先后师从于文德、张伟平等著名画家,进中国美院进修学习,技艺精进。善山水、花鸟、人物,亦擅书法,尤精小楷。国画作品《盛夏金沙滩》入围中国美术家协会评选的《美丽中国—二十四节气》。)
“飘尽庭花春暮天,日长绣倦正高眠……”这是清代才女倪仁吉《暮春》的诗篇,是她《凝香阁诗稿》中诸多咏春诗中的佳作之一,凄清孤绝,寓意深刻,散发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倪仁吉(1607—1685),字心惠,号凝香子,出身于浦江通化龙池上金生村(今名倪大村,属兰溪市)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天生丽质,多才多艺。17岁嫁义乌大元村抗倭名将吴百朋曾孙吴之艺为妻。婚后三年,其夫君吴之艺不幸病亡,那年倪仁吉正值20岁青春年华。
春光正好多风雨,恩爱方深奈别离。倪仁吉悲痛欲绝,誓以身殉,在家人的多方劝说下,遂“凄清孤苦,守寡孀居”,在义乌大元村终其一生。
倪仁吉才情双绝,其诗、文、书法、绘画、刺绣、音律等皆臻精妙,著有《凝香阁诗稿》,为清代一位李清照式的传奇人物。
《暮春》是倪仁吉抒发春闺愁绪的代表作之一,其意蕴深沉,一丝淡淡的愁绪不绝如缕。暮春时节,春日初长,天气晴暖,绿肥红瘦,庭花飘落,正是人们忧郁伤春的时节。为了消磨时光,一位春闺少妇手头正忙着刺绣的活计,聊以消遣打发心中的愁闷。
暮春午后,天气晴和。也正是人们容易倦怠犯困的时候,睡意袭来时,正好斜靠在睡榻上美美地小睡一会儿。也许在睡梦中,正与心爱的人儿相见甚欢,感受到人间的幸福美满。一觉醒来,睡眼惺忪,现实与梦境形成极大反差,一切如过眼烟云,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让诗人倍感寂寞惆怅。在百无聊赖之时,正忙着衔泥筑巢的燕子不知受到外界的什么惊吓,嘴里衔着的一抹香泥竟然掉落下来,正好落在诗人的睡榻前。
见微知著,诗人以敏锐的视角捕捉了这个十分生动有趣的细节,娓娓道来,信笔入诗。毋庸讳言,诗人触景生情:燕子双飞,呢喃绕梁,正忙着筑巢养雏,这一份美好的场景,正好映衬了自己的孤寂落寞。
诗的前两句是清闲孤寂的铺垫,后两句笔锋一转,抓住“燕子雕梁惊飞”“榻前落燕泥”这个饶有情趣的细节,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请看倪仁吉的另一首《春闺》诗:“迟迟初日绣难成,似中春醒午睡清。寂寂落花庭院悄,破人幽梦有莺啼。”这与《暮春》诗异曲同工,可互为印证与诠释。
在古代诗词中,“暮春”“落花”“流水”“燕子”等物象,大多用来寄寓离情别绪、凄清孤寂的心情,藉此抒发心中的愁绪。如“春又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温庭筠《更漏子》);又如“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温庭筠《菩萨蛮》);再如“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等,无不睹物思情,愁绪如丝。
毋庸讳言,倪仁吉《暮春》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幽怨哀愁,这自然与她青春失偶、长期寡居的生活经历相关。如她在《弹琴》一诗中写道:“一片枯桐心未死,至今犹发断肠声。”
一代才女倪仁吉,人以诗名,诗以人扬,正是这一片淡淡的愁绪,使它刚下眉头,又上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使她《凝香阁诗稿》中的许多诗作凄清婉丽,剪不断,理还乱,怎一个“愁”字了得?
——原载:20190407《义乌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