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茶香茶故事系列散文之十四
玉阳春,如玉春茶似初阳
—— 茶色茶香茶故事系列散文之十四
苏洪生 文/图
沿着盘山公路
沿着茶叶的叶脉
寻觅到了有龙潭有云海的箬阳
一个出名茶的地方
指点江山的目光
那锐利,在茶树的芽尖上
刻下了启明星的思想
这是笔者2004年荣获金华市“长弓杯”《爱祖国爱家乡》诗歌赛三等奖《箬阳,一个出名茶的地方》开头几句。箬阳乡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南部山区,东南与武义县相界,西靠沙畈乡,北邻安地镇,全乡区域面积62.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箬阳乡曾于1957年由原宣平县云岩乡“瀛头片”和原金华县玉阳乡合并,时称为金华县雅畈区玉阳人民公社,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名箬阳乡。距金华城区50公里,由于其地势较高,较为险峻,素有金华的“小西藏”之称。全乡平均海拔850米,境内最高峰竹蓬尖海拔1271米。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将军曾率领工农红军在境内进行革命斗争,现仍有遗址,是革命老区。境内风景秀丽,溪流纵横,云雾缭绕,南有龙潭,北有虎界,前依仙源湖,后靠竹蓬尖。原始古木参天,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达1950mm,金华市饮用水源安地水库、沙畈水库静静躺在山脚下,方圆900多平方公里无工业、畜牧业养殖污染,是饮用水生态功能区涵养地带。全乡茶园4200余亩,农民收入主要是茶叶。茶树受云雾之润泽,得山水之精华,孕育于高山崖岩密林中,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土壤腐殖层深厚,天然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据《金华县志》记载,宋时箬阳就盛产茶叶,有800多年种茶制茶历史,茶文化深厚,以茶命名的有茶山头村、茶山村、茶园村、大茶树村等古村落。
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金华县雅畈区公所工作时,经常要到玉阳公社罗坪、石井坑、茶园等重点产茶村指导茶叶种植、病虫害防治、名优茶采制。所以这一带的一草一木在我的脑子里都可以找到影子。对坐落在半山腰的黄阳村印象特别深刻,在高处眺望,黄阳村全貌呈“伏虎状”,像一只“老虎”:有老虎头、耳朵山、老虎坪、老虎尾,而黄阳村民房景观远看呈螺旋梯式,高低错落,颇具特色,远远望去,就像“布达拉宫”。这里远离车水马龙的城市,漫步在山间、村中的羊肠小道上,呼吸着没有被污染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据《黄杨(阳)李氏宗谱》记载,明嘉靖二十年(1541)盛六公由金华双溪迁此定居,依山而建的古民居,其特点是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是由弯弯曲曲、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除了民居颇具特色外,村口有瀑布、红豆杉古树群、老虎坪、石门坎等景点,美轮美奂的山水、古树、瀑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和谐。
如玉似春象阳光般鲜亮的“玉阳春”茶就诞生在这里。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鲜嫩的春芽抖露寒冬的霜雪,经过半年秋冬的休养生息,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春茶称为玉阳春茶。
玉阳春由浙江玉阳春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发,该茶创制于1988年,商标注册在2002年。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公司加合作社加基地”的模式,从事名优茶研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是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金华市商标联合会、金华市名牌协会理事单位,金华市茶叶学会理事单位,金华市诚信体系建设单位。无公害茶叶认证基地1380亩,生产全过程建立鲜叶原料查验记录制度,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从种植、采茶制茶、检验检测、流通配送等一系列全过程的追踪档案记录,制定商品条形码与茶产品身份证相结合的溯源管理体系,各项检测指标都符合标准,各项理化成份、外观、内质的评判名列前茅,色泽、口感及各类营养成份都高于其他同类产品。独特的地理环境、精细的采制工艺与严谨的加工规程赋予了玉阳春的高品质。
玉阳春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以扁形、曲形茶相结合的独特工艺流程:鲜叶分级--摊青--杀青--摊凉--轻揉--解块(电磁滚筒机)--辉锅(辉锅机)--高温烘焙--低温烘焙--干茶筛分--归堆。
鲜叶采摘于清明后3天至谷雨后10天,采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500克成品茶约3万个芽叶。不采冻伤叶、焦边叶、病虫叶、瘦叶、紫叶芽、单片叶、鱼叶、雨水叶,采摘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芽叶,轻轻向上提采或折断,忌指甲切采,标准达到细、嫩、匀、净、完整、成朵的要求。采下芽叶轻放于竹篓,防紧压、日晒、雨淋。
摊青:摊放做到均匀,厚度在3-5厘米左右,时间在5小时以上,在1-2小时的时候翻动一次,手法轻,抖散均匀,鲜叶色泽由鲜活翠绿变成暗绿,溢发出花果清香,叶质变得较柔软为适度。
杀青:电炒锅要磨光擦亮,每锅投叶量180克,锅温先高后低,在130℃到180℃之间,用手操作方法: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双手抛炒,先抛后闷,抛闷结合。做到翻锅得当不复红,抛闷结合不变黄,快速不漏不焦边。杀青时间在7-10分钟之间,其中抛1-2分钟,然后闷抖2-3分钟。杀青标准:青草气变为清香气,嫩茎弯曲不折断,叶子柔软不粘手,手握芽叶成团,抛之即散。
摊凉:茶叶均匀薄摊厚度为1-2厘米于洁净的竹匾中。时间为10分钟左右。
揉捻:机械揉捻“轻—重—轻”,即5分钟为轻压揉,慢慢加压,3分钟为重压揉,揉捻的时间约15分钟,视芽叶嫩度而定,时间过长,茶汁外溢,色泽变暗褐,时间过短,茶叶松散。揉捻标准:芽叶完整,卷紧成条,茶汁初溢。
辉锅:整理成形,散发水分,发挥茶香。一般芽叶5-6成干后,锅温在60-70℃时进行,手法为抓、磨、压、荡等六种手法。操作原则:火功温度掌握在手,无芽叶冷感,高不致产生泡点,用力以不断碎芽叶为度,做到“抓而不死,活而不乱”。
干燥:手工炒干在芽叶7-8成干后进行,锅温100℃。手法以双手把芽叶在锅中归堆,然后双手不断翻动,利用热量使茶叶内部水分外渗挥发。
机械烘焙:要轻摊,轻翻,轻撒,火力均匀,不焦不碎。初烘温度一般在135℃左右,复烘温度为90℃左右,温度过高易造成茶叶外干内湿,过低易造成茶叶香低不爽。
公司负责人李文鸿就出生在黄阳村的一个茶农家庭,他9岁就随父母上山采茶,用采茶的钱交学费,山里人家家户户都是用采茶的钱还清平日的赊账和欠学校的学费。但茶叶价格时好时贱,茶农们的日子也时紧时宽,李文鸿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最好的烘青茶叶也只能卖到二元三角五分一斤,龙井茶也只能卖出十五一斤的价,出产的茶叶再好也只能为别人做嫁衣,他琢磨出一个道理,山里人的命根子不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要想能使茶叶有一个好的价钱就要有自己的品牌,这始终是他的愿望。
上世纪末他开始承包茶园,从事茶叶种植。2002年创办浙江玉阳春农产品有限公司(原金华市箬阳高山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一头连接茶农,一头连接市场,把茶叶从种植管理、采茶制茶、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串起来,保证了茶叶质量和茶农的收入。当时国内外茶叶界“有机茶”的概念刚刚兴起,他抓住了这个机遇,在婺城区率先建立有机茶基地,面积从180亩发展到850亩;同时扩大周边茶区基地,发展无公害茶园1380亩,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茶区和名优茶特色基地,实现茶产品有标可依,有章可循。生产加工全过程获全国工业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时刻牢记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
“卖茶与创茶品牌是两码事”,李文鸿对此深有体会,卖茶叶只追求短期的效益,做茶叶品牌追求的是长期效益。为提升自我管理水平,2003年他到浙江师范大学进修,完成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所有课程,开始了人生中的拼搏。在第一次中国宁波“中绿杯”国际茶博会上,他认识了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先生,王老品尝了玉阳春茶,非常高兴并题词,受到了更大的鼓舞,一定要把婺城茶叶推向全国各地,在茶叶界有一席之地。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的茶博会,也是第一次摘的金奖。从此,意识到品牌是产品质量累积而成的,体现了消费者的认同感,象征着生产经营者的信誉。为实施玉阳春品牌战略,他积极参加国内茶叶博览会展销,玉阳春茶获“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博览会金奖、浙江绿茶济南国际茶博会金奖、浙江绿茶北京国际茶博会金奖、浙江绿茶杭州国际茶博会金奖、浙江绿茶西安国际茶博会金奖、金华.华东农交会金奖、金华市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消费者满意品牌等荣誉。
春阳玉来客,客来玉阳春。玉阳春外形条索紧结,银毫微露,色泽翠绿,远观如墨,沏泡后汤色清莹明亮,碧绿清澈;叶底粗壮成朵似仙娥飞舞,香气清高幽雅,滋味鲜醇爽口,饮后回甘,香留怡神,芬芳扑鼻,妙不可言,特具兰花香味且极耐冲泡。
作者简介:苏洪生,男,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人,婺城区首席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浙江省茶叶学会会员、金华市茶叶学会副秘书长、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婺城区作家协会理事。30多年来,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主持或参与有机茶、机械化采茶、茶树新品种、名茶创制等项目及课题的研究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省(部)级、市级、区级等各类农业科技奖18项,其中《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推广应用》项目分别获农业部农业丰收二、三等奖;在《中国茶叶》《中国茶叶加工》《茶叶科学技术》《茶叶》等省级以上权威专业刊物发表论文65篇,其中15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撰写科普文章150多篇;在《农民日报》《农村信息报》《北京日报》《金华日报》《世界诗人信使》《诗刊》《西湖》《三月》等2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3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