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萃

返回 > 网站首页

【新年新作】盛桂迪:记忆深处的年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18  已读:548 次  文章来源:

记忆深处的年

 

盛桂迪

 

作者简介:盛桂迪,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研究生学历。曾任金华农业机械化学校基础部副主任、保卫科科长,金华理工学院保卫处副处长,金华市科协办公室副主任,现为中国科普研究会会员,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捷盛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现在的农历大年已经不像旧时的大年那么热闹有味了。虽然吃着山珍海味,穿着光鲜亮丽,开着各式车子,可是总感觉到缺少了什么?

缺少了什么?噢,我想起来了,缺了年味。少年时候的年,乡民们一个月前便开始忙碌准备了:除尘洗家什,杀鸡宰羊,杀年猪,切冻米糖,酿米酒,备年货,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远处的空中还会不时传来二踢脚的钝响,空气中处处弥漫看鱼肉的咸香和硫磺的味道,乡民们脸上洋益着知足的期盼的幸福的表情。小孩们高兴地疯野着,兜里随时会拿出几个鞭炮,高兴的心情在空中炸响。

现在的年已经缺失了这些忙碌。随时可以购买到的物品使年失去了神圣的味道。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空气清新了许多,但是热闹的氛围也消失了。年味也寡淡了许多。

除此之外还缺失了什么呢?噢,想起来了缺了过年的仪式。

旧历新年家家户户要贴春联,春联大多是村中书法好的先生写的,各家备好红纸,选上自已喜欢的对子,排队恭候书法好的先生书写,然后庄重地贴在门上。把来年的期盼融进对联中。现在虽然也都贴春联,可大多数都是印刷品,全都是多胞胎一样,虽然精美光鲜,但是却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从内容到形式惊人的一致。旧年的年夜饭开饭前还要祭祖祭神,要先“谢年”。长辈们在八仙桌上铺上大红纸,摆上鸡鸭鱼肉猪头,点上香火蜡烛,还有自酿的米酒,供品上插上红纸片和松柏,连同碗筷杯盘依次摆好,向神灵、祖宗致敬尽礼,恭迎福神们来享用,拜求来年的好运气。现在有的是吃的东西,七荤八素满桌佳肴,可是吃起来就没有从前那么香甜可口。

还缺少了什么? 缺乏了幸福感。过去的鱼肉荤腥得之不易,一只鸡,一头猪都要养上大半年以上,所以大家倍儿珍惜,吃起来特别香甜。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以立马获得,没有了往昔的神秘感幸福感。

回家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近乎于宗教般的神圣和虔诚,像一个仪式一样,在神州大地上周而复始地上演。因为对于在外打拼的人而言,不管所处的城市有多繁华,家乡永远是最思念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们最熟悉的声音,有最熟悉可口地道的味道,有小时候的玩伴,有盼着我们回家的亲人。回家过年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在隆隆炮竹声中,吃着热呼呼的佳肴,唱着芳香四溢的美酒,共同许下对未来的期待和愿望。是对过去的总结,来年的期盼。 

以前拜年,从初二开始,路上都是拜年客,赶集似的热闹。二三十里路程内,大多数采用步行的方式。数十年走同一条道,天长日久邻村的村民大多数都能认出我们了。口中念念有词道:这是某某家里的小孩,并且品头论足一番 ,诸如长高了,长成大姑娘帅小伙了。桌上大家一边喝酒吃菜,菜肴虽不丰盛,但是味道纯正环保。一边交流种庄稼的先进经验,传授先进技术,治家良方等等,年过得充实有味。

现在过年,驾着车子,一刻钟便到,经过什么村庄路段,看到什么行人风景,一概不知,拜年成了象征性的礼数。桌上每人捧着一只手机,沉浸在手机的快乐中,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不与人交流,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吃着七荤八素,但是却没有了从前的兴奋和祈盼。

过年的一些好的习俗我认为是必须继承的,如舞龙灯盘龙灯,放烟花爆竹,谢年祭拜祖先,书写春联等等,不要等这些习俗消失了,政府有关部门再加以抢救。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 主办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  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 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