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知识03
【编者语】近日,收到一位资深健康专家、又是科普作家发来的二万多字的《青少年健康知识》。全文用科普手法,通俗易懂的讲述“青少年健康知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如何让花季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是全社会和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现分四节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今天刊登《第三节 学生常见病防治》。同时,也请各位反馈你的建议和意见。
第三节 学生常见病防治B
三、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牙体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口腔疾病,对儿童(学生)口腔健康甚至全身健康有很大危害,常引起牙痛、丧失咀嚼能力,影响人体消化吸收;还可能成为身体的慢性病灶,引起肾炎、风湿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龋齿病列入全球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齿的患病率为70.1%,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12岁儿童恒压龋齿病的患病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的患病率要比城市高,儿童患龋齿情况已呈上升趋势,情况不容乐观,必须广泛深入开展预防龋齿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牙齿的概述(基本知识)
人的一生中会有两幅牙齿------乳牙和恒牙。婴儿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乳牙,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共20颗。6岁开始在第二乳磨牙后面长出第一恒磨牙,亦叫“六龄牙或六龄齿”,6~12岁内恒牙陆续生长代替乳牙;13岁左右交替完毕并长出第二恒磨牙,直至18岁左右才长出第三恒磨牙,亦叫智齿。第三恒磨牙少数人先天缺失或完全埋伏在颌骨内终生不萌出,故成人恒牙为28~32颗。
乳牙和恒牙各有切牙、尖牙、磨牙不同类型,分别具有切断、撕裂、捣碎、咀嚼等功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营养,有助于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牙齿还对语言(发音)、呼吸、面容、仪表等发挥重要作用。
牙齿可分为牙冠、牙颈、压根三部分(附一张彩色牙齿结构图)。内部又分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中间是牙髓腔,由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组成牙髓,维持牙齿的正常营养和代谢;牙骨质包被在牙根周围,与牙周膜一起把牙齿和颌骨的牙槽骨稳固结合;牙釉质和牙本质含大量的无机盐,主要成分是磷酸钙,虽然质地很硬,但是容易被酸性物质破坏。
(二)龋齿发生的原因
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于口腔卫生不良、唾液滞留、细菌与牙菌斑粘附在牙面上,食物(尤其是蔗糖和富有粉质或精细的碳水化合物食品)能使细菌快速繁殖,细菌产酸引起牙齿脱钙而发生龋蚀,当宿主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如牙齿结构不良、全身健康状况不佳、膳食营养不均衡等)更容易发生龋齿。
(三)龋齿的症状与体征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表现为牙齿色素沉着、实质性缺损(龋洞)和牙面粗糙或软化牙本质。龋齿最容易发生在磨牙和双尖牙的颌面窝沟、点隙处以及相邻牙齿的接触面,儿童乳牙龋病也常发生在牙齿唇面。
根据龋齿破坏的程度,临床上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1)浅龋: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只有牙齿色泽改变如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而没有自觉不适症状,不经专科医生检查不易发现;(2)中龋: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浅层,形成褐黑色龋洞,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也会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产生疼痛,但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3)深龋: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龋洞较深明显,会出现食物嵌塞疼,患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痛感更为明显,刺激去除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深龋未及时处理和治疗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牙髓炎、牙髓坏死、残冠、残根、牙槽脓肿等病变。
(四)龋齿的防治
1、首先要做好孕母(孕妇)的口腔保健:孕妇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不要偏食;孕妇应避免食用过量的糖;孕妇更应避免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胎儿期是儿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时期,要想宝宝牙齿好,母亲孕期营养很重要。
2、要重视儿童牙齿的定期检查:一般0~5岁儿童每2~3个月检查一次,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检查一次,12岁以上儿童应每年口腔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要想孩子的牙齿发育良好,应当在其牙齿发育阶段(从出生到学龄前)注意饮食(少吃甜食和零食)、营养和口腔卫生,加强运动锻炼,多嗮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努力增强体质,不能服用四环素类药物。
4、要减少学生龋齿,行之有效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做到在饭后必须把牙面弄干净,最好饭后立即正确刷牙或漱口;二是要纠正吃零食和过多甜食的坏习惯。
5、家长们要按时带上孩子进行国家免费的牙齿窝沟封闭。所谓的窝沟封闭就是一种把高分子复合树脂材料涂布在牙窝沟,让它流入并渗透窝沟后固化变硬,防止细菌进入口腔中的这些小细缝,是防止龋齿的的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
6、对龋齿要高度重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因为,一颗初期龋齿可以一次治愈,若初期龋齿未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会继续发展成为中期龋齿,加深龋洞的形成,导致食物残渣的滞留,当龋洞继续发展,影响到与本质层成为深龋,发展到最后(末期龋),治疗起来不仅费事费钱和痛苦,有时甚至不得不拔除。
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一)概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贫血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已成为全球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与营养有关的重要青春期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列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规定6—14岁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20克/升便可确诊为贫血。
调查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受阻,智力发展降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行为和学习能力均较正常儿童青少年要差,同时还极易使学生的体质减弱。
(二)发生原因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铁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排出基本上保持平衡的。但是在下列情况下则有可能发生学生贫血:
1、慢性失血。如肠息肉、钩虫病、上消化道反复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都可能导致贫血。
2、生长发育因素。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随着体重增长血容量增加,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若未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造成机体摄入量的相对不足,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
3、铁的吸收不良。长期呕、腹泻、慢性细菌性痢疾、肠吸收不良时,都可直接影响铁吸收障碍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4、铁的摄入量不足。儿童青少年可因偏食、挑食、厌食、盲目减肥等,导致膳食铁的供给明显不足,抑制铁吸收利用的因素增多,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
轻度贫血患者自觉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但最易被人发现的症状是因贫血而引起的面色、眼睑和指(脚趾)甲苍白。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心跳加快、心慌、自觉乏力、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甚至恶心呕吐。严重贫血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心电图异常等,有的甚至会出现精神失常或意识不清等。
(四)预防措施
1、平时应注意膳食平衡,切实纠正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要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动物血、猪肝、海带、紫菜等);同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还可适当增加一些肉类的摄入,因为食物中的铁需要与肉类中分解的胱氨酸结合成为可溶性铁后才易被人体吸收;青少年学生更应科学吃好一日三餐,杜绝偏食、挑食、盲目过度减肥等不良饮食卫生习惯。
2、要科学烹饪,应尽避免过度蒸煮、爆炒食物,以免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的破坏。
3、适当选择强化铁的食物。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很快的时期(尤其是青春期女生),若改进膳食结构仍不能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时,建议应适当选择一些铁强化食品,如食物铁酱油、血宝,强化铁的饮料、面包、饼干、奶粉等,增加铁的供应。
4、定期驱虫和去除失血因素。
5、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有助于提高记忆和思维能力,更有效地预防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