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新堂,一段民国记忆
(作者:王锦豪)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段过往的故事,一处民国的建筑,勾起心中的记忆,仿佛一切就在眼前,久久地未曾忘却。于是,在激情似火的夏日,走进位于义乌市赤岸镇乔亭村191号的广新堂,追寻当年的民间趣事。
广新堂果然恰如其名,一幢广阔而崭新的厅堂,是由冯焕齐建于民国初年。建筑坐北朝南,方位角358度,由一座四合院和一座三合院组成,占地面积341.78平方米,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前四合院由门厅、堂楼及左右厢房组成。门厅三开间,明间敞开辟石库门,施门头,门额上书“世伟骏业”字样;堂楼面阔三间一弄,明次间底敞开,明间穿抬混合式,用四柱七檀。后檐原来施屏门,由圆洞门通往后厅,现已封闭。
后面为三合院,天井四周设围栏,其形制与四合院基本一致,均采用穿抬混合式,用五柱七檀,下置柱覆盆。整座建筑雕刻题材丰富,既有和合二仙、刘海戏蟾、封神榜人物故事,又有福、禄、寿星及花卉水果等图案,寓意吉祥,内涵深刻。整体色彩是以黑白为基色,青砖、粉墙、黛瓦,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单纯、统一的建筑色调,具有质朴典雅之美。
这是一幢典型的民国建筑,又是非常传统的木结构厅堂,依然挺立其间实属不易。这里的木雕等细节却保护得很好,不像很多老宅子,出彩的地方都没了。除了三间两廊规模宏大之外,另一主要特征是它的青砖石脚墙体,特别显眼。这青砖质地细润致密,敲之有金石声,尤其防水防风化的性能优越,确是青砖建筑的上好材料。试看今天尚存的广新堂,虽经风雨百年,墙面依然平整细密,少见有残缺及风化侵蚀的痕迹,便是最好的例证。
正屋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廊,前檐使用双挑檐檩,明间中堂用沙石灰墁地,屋面硬山造,正脊为江南较为常见的砖砌抹灰清水脊,两侧山墙用青砖垒砌,前部做成墀头,用青砖柱跺承托,山墙开有方形窗户,以利通风和采光;后台门形制同前台门,只是图案做了变化。
作为珍贵物质文化遗产的民国建筑,是该好好地温柔相待。民国时期建筑图案由简入繁,更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出现了以岁寒三友松、竹、梅或梅兰竹菊等为表现题材的水墨写意组画。建筑中外檐斗栱的形制趋向花俏、灵活,结构上的功能在减退,而主要体现为装饰性的功能,如把栌斗做成花篮形状,上面插花或雕成各种花鸟。门面象征着建筑的体面,一般在门枋、门楣、门额、门窗雨罩、透空漏窗、洞门、门枕石、地栿及门斗墙檐下等部位施以砖雕、石雕和绘画等修饰。另外山面的博风板、悬鱼、惹草、山尖(花)、墀头、马头墙等也常作为重点修饰部位。这一切,可以在广新堂里找到踪迹。
独特的建筑风格仍然散发着无尽的光辉,诱惑着人们对它不断重温,叫人时常想起民国记忆中的广新印象。